关于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的研究
【摘要】:不论是对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来说,神经系统都堪称最复杂的系统之但目前对于神经网络的形成及其调节的具体机制还了解甚少。
目前的研究表明,一些膜蛋白特别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成员参与到神经系统发育以及神经网络形成的调节过程中。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Down Syndrome Cell Adhesion Molecule,DSCAM)编码的跨膜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属于细胞粘附分子家族。DSCAM的功能被认为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果蝇中的Dscam1基因通过选择性剪切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蛋白异构体,并通过嗜同型结合产生排斥效应,参与调节神经元轴突的分枝,树突的自我回避以及胞体的“马赛克”分布。脊椎动物DSCAM除介导嗜同型排斥外,还可介导嗜同型粘附和吸引。在脊椎动物中,还发现DSCAM具有嗜异型结合的特性。在鸡胚和小鼠胚胎发育中,DSCAM能够与DCC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介导了由netrin-1引起的轴突导向及联合纤维的跨中线转向行为。但DSCAM蛋白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具体机制及其信号通路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发现在3周龄时,与同窝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相比,Dscamdell7突变纯合(Homozygous Dscam mutant,Hm)小鼠发育较为迟滞。2月龄时,Hm表现出行走姿势的改变。转棒实验结果显示,Hm小鼠奔跑的持续时间(n=10,28.30s±5.54)与Wt小鼠(n=6,115.70s±23.33)和Dscamdell7突变杂合(Heterozygous Dscam mutant,Het)小鼠(n=5,132.00 s±24.39)相比显著缩短。Hm小鼠掉落时转棒的速度(n=6,14.73 rpm±2.22)与Wt(n=6,33.67 rpm±2.21)和Het小鼠(n=5.35.59 rpm±2.16)掉落时转棒的转速相比也显著减慢。经过训练,Wt小鼠奔跑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n=4,首次:84.50 s±23.29,第八次:188.80 s±29.59),而Het小鼠(n=5,首次:111.80 s±30.08,第八次:187.60 s±23.42)和Hm小鼠则无显著差异(n=3,首次:8.00 s±2.89,第八次:18.33 s±10.87)。
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发现在2月龄时,Hm小鼠大脑与同窝Wt小鼠和Het小鼠相比,出现皮层的塌陷。塌陷部位和程度在Hm小鼠中存在个体差异。统计结果显示,Hm小鼠脑室体积较Wt小鼠(P0.05)和Het小鼠显著增大(P0.05),Hm小鼠脑室容积与整个大脑体积的百分比也较Wt(P0.05)和Het小鼠显著升高(P0.05)。Hm小鼠脑室的扩张还严重影响了大脑皮层,胼胝体,纹状体和海马的发育。不同脑区的大脑皮层(Cg/RS:P0.001,M:p0.001,S:P0.01)和胼胝体的联合纤维(Cg/RS:P0.001,M:P0.001,S:P0.01)较Wt小鼠均显著变薄。
本论文通过实验发现Dscamdell7突变小鼠存在运动能力的下降,运动学习记忆能力的受损,以及脑室显著扩张,脑内结构发育缺陷等表型。初步探索了Dscam基因在小鼠神经系统发育及大脑结构发育中的作用。并提示Dscam基因可能是一个与脑积水发病机制相关的新基因,为脑积水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小鼠,也为脑积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1 |
王耀峰;马全祥;袁向山;杨杰;吴敏;杨志军;文小军;;八氯代二苯并二噁英致小鼠肝脏病理损伤及Caspase-3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
2 |
肖树华;;曼氏血吸虫病小鼠用4-异硫氰基-4′-硝基二苯胺(CGP4540)治愈后其肝脏的药物代谢能力的恢复情况[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9年04期 |
3 |
郑葆芬,单易非,陈伟俊,吴正泉,吕妹珍,程立,黄春妹;小鼠L6565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及其性质[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
4 |
张芳荣;范维珂;;H_(796)腹水癌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研究(摘要)[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2年02期 |
5 |
王淑芬,时云林,郭保忠,高徐生;不同品系小鼠对约氏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敏感性的观察[J];动物学杂志;1983年03期 |
6 |
刘淑华,雷伦君,李志旺;照射小鼠骨髓基质对造血干细胞支持功能的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5年06期 |
7 |
王绮如,袁维道;老年小鼠的造血机能[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2期 |
8 |
张覃沐,林晨,王绵英;乙双吗啉(AT-1727)对小鼠L_(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6年10期 |
9 |
严玉辰,刘学礼,贾克丽,张方振,刘俊,赵荣辉,刘国敏;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Ⅰ.疫苗病毒株选择的研究(摘要)[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86年04期 |
10 |
李笠,张谅魁,杨坚,赵曼华,沈明洪;~(125)I标记HBsAg在孕鼠及胎鼠体内分布的实验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3期 |
11 |
陈代雄;谭惠南;钱振超;李维才;周晓丽;李方智;;葡萄球菌A蛋白抗癌机理研究 Ⅰ、葡萄球菌A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超微结构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
12 |
周光云,张保贞,王泽远,李启运;雷公藤对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87年04期 |
13 |
邢福祺,张君燕,郭静德;超声波对小鼠胚泡着床影响的研究[J];生殖与避孕;1988年01期 |
14 |
马大龙,魏双,宋泉声,庞建,劳者歌,孙英;有生物活性的小鼠IL-3在大肠杆菌的高效表达[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3期 |
15 |
何小莉,丁仕发,谭孟群,周衍椒,王承龙;正常和白血病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电泳及与PNA结合的某些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3期 |
16 |
程琪琳,邱德凯,张泳;虫草脂质体对小鼠巨噬细胞的作用[J];现代免疫学;1989年03期 |
17 |
童善庆,陆德源;肿瘤坏死因子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1989年04期 |
18 |
雷志明,于芳,邹梅,尹学钧,胡志建,薛彬;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89年02期 |
19 |
韦玉梅,宋应同,龚兆龙,李秀琴;低浓度苯暴露对小鼠行为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J];卫生毒理学杂志;1989年03期 |
20 |
卢绍平,杨凤桐,徐承熊;银耳孢糖对~(60)Coγ线分次照射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残留损伤的治疗作 [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