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关于内源性类阿片肽对于ACTH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

郭爱丽  
【摘要】:本研究以血清N-POMC水平作为ACTH分泌的指标,观察了静脉注射大剂量(16mg)和小剂量(0.4mg)纳络酮对于正常人和柯兴氏病等垂体—肾上腺疾病患者ACTH和皮质醇基础分泌的影响;观察了纳络酮(25mg)对于正常人和柯兴氏病患者羊CRH1-41(100μg)兴奋后或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后ACTH和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1):在8名正常人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30、60和90分钟时,血清N-POMC和血浆皮质醇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显著升高(P<0.02~0.001),但小剂量无效。5例阿迪森氏病和4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血清N-POMC的反应与正常人相似,而血皮质醇水平无上升;小剂量纳络酮无效。但是,大、小剂量纳络酮均不能改变8例柯兴氏病或纳尔逊氏综合征患者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此结果提示:纳络酮对于ACTH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了对其不敏感的δ或κ阿片肽受体起效的。一般认为,纳络酮刺激ACTH和皮质醇分泌是通过解除类阿片肽对于下丘脑C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使内源性CRH释放增加起作用的。为什么柯兴氏病和纳尔逊氏综合征患者血ACTH对于纳络酮不起反应?是纳络酮未引起内源性CRH释放增加,抑或是垂体ACTH瘤对于增加的CRH不起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回答。(2)7例柯兴氏病患者对于羊CRH1—41的反应与6名正常人相似。血清N-POMC峰值在患者和正常人分别是基础值的2.0±0.3和2.0±0.2倍(P>0.9);血浆皮质醇峰值分别是基础的1.6±0.2和2.2±0.4倍(P>0.9)。加用纳络酮后,柯兴氏病患者没有象正常人一样出现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的进一步增高反应。结果说明外源性CRH不仅能够兴奋正常人的垂体ACTH细胞分泌,也能兴奋柯兴氏病患者垂体ACTH瘤细胞分泌ACTH。这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不是柯兴氏病患者对于增加的内源性CRH不起反应,而是纳络酮未能引起内源性CRH的释放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在柯兴氏病患者高皮质醇血症和高ACTH血症更强烈地抑制着下丘脑CRH神经元的功能。(3)在5名正常人的研究发现胰岛素低血糖试验(RI0.15u/kg体重)中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最大增值分别是777±127pg/ml(P<0.01)和17.6±1.5μg/d1(P<0.001)。纳络酮和胰岛素低血糖联合应用时无相加作用。结果提示:纳络酮和胰岛素低血糖应激刺激ACTH分泌可能通过,至少是部分地通过相同的机制起效的,即通过解除内源性类阿片肽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张力性抑制起效。但在柯兴氏病患者,无论是单纯胰岛素低血糖(RI0.30u/kg体重)还是胰岛素低血糖加纳络酮均不能改变其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可能此两(?)刺激均未能刺激内源性CRH释放增加。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推论 (1) 纳络酮刺激正常人,阿迪森氏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ACTH分泌的作用是经由对其相对不敏感的δ或κ受体实现的;(2) 胰岛素低血糖应激兴奋ACTH分泌可能涉及类阿片肽机制;(3) 柯兴氏病患者血N-POMC对于纳络酮、胰岛素低血糖刺激均无反应,间接说明其内源性CRH神经元功能处于受抑制状态,提示病人的垂体ACTH瘤不受内源性CRH的调控.是自主或相对自主的腺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爱丽,陆召麟,史轶蘩;纳络酮对正常人和Cushing病患者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后ACTH分泌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年02期
2 潘志耆;;大小剂量纳络酮对高ACTH血症病人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5年11期
3 母义明,李江源,潘长玉,孟庆林;纳络酮对成年男子LH脉冲分泌的调节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年02期
4 黄培;纳络酮在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库宝善;;纳络酮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学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1年04期
6 张心中;纳络酮的几种新用途[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6年05期
7 沈曼茹;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3年04期
8 罗星照;;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7年04期
9 张秀莲,龙月娥;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10 秦潮;内啡素的发现与研究[J];自然杂志;1986年09期
11 吴江敏 ,陈良侠;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100例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12 方亚平;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4年12期
13 姜亚军;何家声;;内源性吗啡物质、纳络酮与脑缺血[J];现代医学;1989年04期
14 王云娥,常靖;纳络酮抢救电击伤致心跳骤停1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0年10期
15 罗金荣,张成明;纳络酮在临床上的新用途[J];临床医学;2002年10期
16 Silverstone T ,李跃庭;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与多食肥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年03期
17 姚文虎!210003,林厚基!210003,赵红!210003,王家猛,范春蕾!210003,周镇先!210003;纳络酮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00年06期
18 张振权;;纳络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56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30期
19 李玉忠!应城432400;纳络酮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年02期
20 陈柳云;纳络酮辅助治疗脑型疟疾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丹;;纳络酮治疗急性肺水肿疗效观察[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铮;秦海东;沈华;徐英;马明洲;程惠;宋希;鲍磊;;纳络酮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及HO-1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珍翠;;纳络酮的临床合理应用[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王小璐;武云涛;张海涛;何娜;;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董利军;于洋;潘曙明;孟庆刚;罗勇;徐国锋;周栋;俞丽华;;纳络酮对心跳骤停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胡国新;卢中秋;王明山;陈醒言;黄唯佳;程俊彦;林丹;;纳络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胡国新;卢中秋;王明山;陈醒言;黄唯佳;程俊彦;林丹;;纳络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8 凡秀云;常冰玲;李忠亮;;纳络酮抢救重度酒精中毒120例疗效观察[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韩芬;;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辛淑娟;欧阳久飞;贺桢令;;纳络酮抢救急性安定中毒50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爱丽;关于内源性类阿片肽对于ACTH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
2 刘业成;CRH在脑梗塞相关胃肠屏障破坏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梁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与肾上腺肿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姚庆;颅脑肿瘤术后电解质及皮质醇激素改变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5 梁华庚;人工反射弧修复脊柱裂并发先天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后高位控尿中枢功能重组的fMRI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国华;雷米芬太尼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7 李景新;内源性硫化氢信号系统对输精管舒缩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风森;支气管哮喘免疫、内分泌紊乱的中维西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9 杨臻;白细胞介素-1β与皮质醇诱导人胎儿肺与羊膜成纤维细胞11β-HSD1表达的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孙威;细胞粘附分子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合并多器官损伤中的表达及皮质醇对其表达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腹部照射对小鼠肾上腺的放射生物学效应[D];青岛大学;2007年
2 张静霞;伴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皮质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戚艳艳;腹型肥胖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及其与瘦素、血糖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马隽;β-内啡肽在味觉嗜好学习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莉娜;不同剂量纳络酮对心脏骤停大鼠脑复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强;早期高压氧联合纳络酮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7 周志刚;全麻药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IL-6、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枫;中期引产妇女引产前后外周血CRH、CORT、SP水平变化及其与分娩发动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9 赵鹏;抑郁症的生物节律研究和文拉法辛疗效预测[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吉祥;异丙酚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应激反应及免疫平衡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玉祥;自我监测血糖8注意[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杨绪军;饭后也会有低血糖症状[N];健康时报;2010年
3 ;低血糖急救[N];保健时报;2006年
4 李美琳;经常睡不醒 当心低血糖[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韩咏霞;老年糖尿病人要对低血糖给予足够的重视[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6 张翼飞 张志国;天然中草药攻克糖尿病[N];上海科技报;2008年
7 副主任医师 韩咏霞;六类药与降糖药联用易致低血糖[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王建华;绝经期易发生夜间低血糖[N];健康时报;2008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每天要测3次血糖[N];健康时报;2008年
10 解放军第306医院副院长 许樟荣;用胰岛素要防低血糖[N];保健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