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源性类阿片肽对于ACTH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血清N-POMC水平作为ACTH分泌的指标,观察了静脉注射大剂量(16mg)和小剂量(0.4mg)纳络酮对于正常人和柯兴氏病等垂体—肾上腺疾病患者ACTH和皮质醇基础分泌的影响;观察了纳络酮(25mg)对于正常人和柯兴氏病患者羊CRH1-41(100μg)兴奋后或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后ACTH和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1):在8名正常人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30、60和90分钟时,血清N-POMC和血浆皮质醇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显著升高(P<0.02~0.001),但小剂量无效。5例阿迪森氏病和4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血清N-POMC的反应与正常人相似,而血皮质醇水平无上升;小剂量纳络酮无效。但是,大、小剂量纳络酮均不能改变8例柯兴氏病或纳尔逊氏综合征患者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此结果提示:纳络酮对于ACTH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了对其不敏感的δ或κ阿片肽受体起效的。一般认为,纳络酮刺激ACTH和皮质醇分泌是通过解除类阿片肽对于下丘脑CRH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使内源性CRH释放增加起作用的。为什么柯兴氏病和纳尔逊氏综合征患者血ACTH对于纳络酮不起反应?是纳络酮未引起内源性CRH释放增加,抑或是垂体ACTH瘤对于增加的CRH不起反应,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回答。(2)7例柯兴氏病患者对于羊CRH1—41的反应与6名正常人相似。血清N-POMC峰值在患者和正常人分别是基础值的2.0±0.3和2.0±0.2倍(P>0.9);血浆皮质醇峰值分别是基础的1.6±0.2和2.2±0.4倍(P>0.9)。加用纳络酮后,柯兴氏病患者没有象正常人一样出现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的进一步增高反应。结果说明外源性CRH不仅能够兴奋正常人的垂体ACTH细胞分泌,也能兴奋柯兴氏病患者垂体ACTH瘤细胞分泌ACTH。这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不是柯兴氏病患者对于增加的内源性CRH不起反应,而是纳络酮未能引起内源性CRH的释放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在柯兴氏病患者高皮质醇血症和高ACTH血症更强烈地抑制着下丘脑CRH神经元的功能。(3)在5名正常人的研究发现胰岛素低血糖试验(RI0.15u/kg体重)中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明显增高,最大增值分别是777±127pg/ml(P<0.01)和17.6±1.5μg/d1(P<0.001)。纳络酮和胰岛素低血糖联合应用时无相加作用。结果提示:纳络酮和胰岛素低血糖应激刺激ACTH分泌可能通过,至少是部分地通过相同的机制起效的,即通过解除内源性类阿片肽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张力性抑制起效。但在柯兴氏病患者,无论是单纯胰岛素低血糖(RI0.30u/kg体重)还是胰岛素低血糖加纳络酮均不能改变其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可能此两(?)刺激均未能刺激内源性CRH释放增加。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推论 (1) 纳络酮刺激正常人,阿迪森氏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ACTH分泌的作用是经由对其相对不敏感的δ或κ受体实现的;(2) 胰岛素低血糖应激兴奋ACTH分泌可能涉及类阿片肽机制;(3) 柯兴氏病患者血N-POMC对于纳络酮、胰岛素低血糖刺激均无反应,间接说明其内源性CRH神经元功能处于受抑制状态,提示病人的垂体ACTH瘤不受内源性CRH的调控.是自主或相对自主的腺瘤。
|
|
|
|
1 |
郭爱丽,陆召麟,史轶蘩;纳络酮对正常人和Cushing病患者胰岛素低血糖兴奋后ACTH分泌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年02期 |
2 |
潘志耆;;大小剂量纳络酮对高ACTH血症病人的影响[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5年11期 |
3 |
母义明,李江源,潘长玉,孟庆林;纳络酮对成年男子LH脉冲分泌的调节作用[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年02期 |
4 |
黄培;纳络酮在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5 |
库宝善;;纳络酮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学基础[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1年04期 |
6 |
张心中;纳络酮的几种新用途[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6年05期 |
7 |
沈曼茹;纳络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3年04期 |
8 |
罗星照;;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窒息[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7年04期 |
9 |
张秀莲,龙月娥;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9期 |
10 |
秦潮;内啡素的发现与研究[J];自然杂志;1986年09期 |
11 |
吴江敏
,陈良侠;纳络酮治疗酒精中毒100例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
12 |
方亚平;纳络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4年12期 |
13 |
姜亚军;何家声;;内源性吗啡物质、纳络酮与脑缺血[J];现代医学;1989年04期 |
14 |
王云娥,常靖;纳络酮抢救电击伤致心跳骤停1例体会[J];山东医药;2000年10期 |
15 |
罗金荣,张成明;纳络酮在临床上的新用途[J];临床医学;2002年10期 |
16 |
Silverstone T
,李跃庭;内源性鸦片样物质与多食肥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86年03期 |
17 |
姚文虎!210003,林厚基!210003,赵红!210003,王家猛,范春蕾!210003,周镇先!210003;纳络酮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00年06期 |
18 |
张振权;;纳络酮治疗急性安定中毒56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30期 |
19 |
李玉忠!应城432400;纳络酮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0年02期 |
20 |
陈柳云;纳络酮辅助治疗脑型疟疾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