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血病化疗药物左旋天冬酰胺酶II的热稳定性改造以及微小残留白血病DNA疫苗的构建、纯化和免疫效果研究
【摘要】:
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有两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一个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另一个是导致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又不断复发的肿瘤细胞微小残留问题。本课题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中,左旋大肠杆菌天冬酰胺酶Ⅱ是重要的药物组成部分。但是该酶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同时由于其相对较短的半衰期和热不稳定性,使得该药在实际治疗中需要进行频繁地注射,结果使病人产生了更大的痛苦。因此在本研究课题中对如何提高该酶的热稳定性以便进一步提高其半衰期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确定了天冬酰胺酶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一个与热稳定性关系密切的β-转角,并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将该转角上的第178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酶相比,突变体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从能量角度上看,改造后的酶在保持动力学性质(K_m和K_(cat))基本不变的同时活化能得到了增加。这说明笔者对左旋天冬酰胺酶的改造在不影响酶活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其热稳定性。
对于化疗和骨髓移植不能彻底解决的白血病细胞微小残留问题,本课题对相应的免疫学解决方案进行了探索。虽然肿瘤细胞疫苗在目前来说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免疫治疗形式,但出于对其安全性方面考虑,笔者决定尝试用另外一种相对安全的免疫形式——DNA疫苗,来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本课题采用双质粒系统,其中一个质粒表达经过改造灭活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超表达抗原生存素(survivin)和能特异性引起Th1细胞免疫反应的发夹状单链RNA(ssRNA);另一个质粒表达细胞因子GM-CSF和共刺激分子CD80。结果证明用该DNA疫苗系统免疫BalB/C小鼠能引起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诱导较强的T细胞增殖和对肿瘤细胞的CTL杀伤活力。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DNA疫苗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实际治疗提供了前期实验室数据基础。
DNA疫苗大规模纯化技术的研发是DNA疫苗走向实际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题重点对利用排阻层析纯化质粒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笔者对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盐缓冲液存在时,各种核酸分子排阻层析行为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在高浓度中性盐存在情况下,不仅是RNA,其它的核酸分子包括宿主基因组DNA和各种质粒同分异构体的层析分辨率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进一步探讨深层机制,笔者认为在这一高盐排阻层析纯化过程中同时存在两种分离模式:1、超螺旋质粒DNA主要受到压缩效应的影响以排阻模式被洗脱;2、RNA和宿主基因组DNA则主要受疏水效应的影响从而以相互作用模式被洗脱。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使用高浓度(2 M)的中性盐(硫酸铵)将提高排阻层析纯化DNA疫苗的效率。
|
|
|
|
1 |
黄健,童茵,钱文斌,金洁,孟海涛,麦文渊,林茂芳,周思文;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例化疗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2年03期 |
2 |
张菊影;;人淋巴细胞的酸性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1年04期 |
3 |
徐世荣;郭辉;;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前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J];天津医药;1981年04期 |
4 |
王晓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VENP疗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1年03期 |
5 |
何举纲;;继发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恶性肿瘤[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2年11期 |
6 |
丛志强;;大剂量氮甲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7年05期 |
7 |
肖承京;杨赣萍;;起始表现特殊的急性白血病2例[J];江西医药;1989年05期 |
8 |
李栋梁;;无染色体异常的FAB L3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1年03期 |
9 |
杨起斌;;静滴L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_2型)致糖尿病酮症1例[J];白血病.淋巴瘤;1992年02期 |
10 |
陆勤;陆瑾;傅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T 细胞亚群的变化[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2期 |
11 |
范亚平;;治疗相关白血病2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08期 |
12 |
江丽琴;IVP治疗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J];白血病;1994年03期 |
13 |
王丽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和复发时T细胞受体基因的不一致性[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5年01期 |
14 |
王永平,楼方定,周绮,高春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肝性脑病1例[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15 |
张红华,毛玉文,顾中华,夏敏,周新;兄妹同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报告[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11期 |
16 |
张林生,张翼军,周成康,白海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后白血病细胞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
17 |
于翠风,侯秀妮,戚惠娜,杨彩萍;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J];四川医学;1999年05期 |
18 |
岩峰;;孩子是否患了白血病[J];北京工人;2000年08期 |
19 |
潘耀柱,欧英贤,白海,王存邦,唐文茹,徐淑芬,闵风玲,葸瑞,刘玲;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起始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7期 |
20 |
陈学鹏,王镜;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