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干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摘要】: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是一种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干、眼干,此外还可累其他部位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器官,出现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损害。干燥综合征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是改善症状,控制继发感染,延缓因免疫反应引起的系统性病变的进展。
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
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干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区组设计(每组4人),随机分成2组,中药组20例、雷公藤多甙组20例。用中医症状积分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指数(ESSDAI)及实验室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中药组脱落病例3例,雷公藤组脱落2例。①中医证候学疗效评价:中药组(治疗组)17例中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2%,雷公藤多甙组(对照组)18例中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经Ridit分析,治疗组R1=0.49,对照组R2=0.51,u=0.68,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症症状积分改善主要与口、眼、皮肤干燥、肌肉关节疼痛、便秘症状的改善相关,两组相比较基本一致,而治疗组的脉象比对照组改善明显。②ESSDAI积分改善情况:经治疗,两组患者的ESSDAI积分均得到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ESSDAI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治疗后两组血清学指标的比较:Anti-SSA(Ro)、Anti-SSB(La)、RF指标阳性率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ESR、CRP、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使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得到改善。第三部分为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干预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方法:以BABL/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以NOD小鼠作为SS模型,随机分入模型组、帕夫林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分别给药后观察药物小鼠颌下腺功能、形态学改变,并采用ELISA法及RealTime RT-PCR法检测外周血IL-2、IFN-γ含量及颌下腺IL-2mRNA和IFN-γmRNA表达水平。
结果:①经治疗8周后,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能改善SS模型的颌下腺功能,减轻颌下腺淋巴细胞浸润。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5),TGPC组、HXJD组血清IL-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TGPC组、HXJD三组组间比较,血清IL-2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IFN-γ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HXJD组血清IFN-γ含量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TGPC组、HXJD组IFN-γ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及模型组相比,HXJD组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颌下腺组织中IL-2 mRNA的表达量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结论:①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够使ESSDAI积分得到改善。②活血解毒养阴生津方可以下调IFN-γmRNA表达,并能降低外周IFN-γ含量。③其作用机理与下调IFN-γ基因表达水平,进而减轻Thl反应有天。
|
|
|
|
1 |
吴晓梅,黄雨梅,李甘地;干燥综合征与恶性淋巴瘤[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2 |
吴晓梅,黄雨梅,李甘地;眼干燥综合征及眼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癌组织基因扩增[J];中华眼科杂志;1999年04期 |
3 |
邱承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8期 |
4 |
张伟;中药治疗行经干燥综合征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03期 |
5 |
傅新利,张立亭,刘磊;张鸣鹤辨治干燥综合征的思路与特点[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1期 |
6 |
何飞,孙明,周宏研,彭道地;干燥综合征引起肺动脉高压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1期 |
7 |
马秀云,李培梅,赵军;干燥综合征的肺部表现[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10期 |
8 |
王睿林;;“欲哭无泪”——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J];药物与人;2004年04期 |
9 |
穆荣,刘栩,栗占国;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及POEMS综合征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10期 |
10 |
吴国隆;;易侵犯女性的疾病——干燥综合征[J];现代养生;2009年02期 |
11 |
铃木辉彦
,今井史彦
,王轶;干燥综合征诊断标准[J];临床荟萃;1987年03期 |
12 |
骆仙芳,刘小菊;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8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08期 |
13 |
刘国正;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年04期 |
14 |
苑丽娟;三段三方治疗干燥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1996年08期 |
15 |
邬继红;干燥综合征的针刺治疗效果[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5期 |
16 |
辛文义;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病变3例[J];包头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7 |
任红,陈楠,陈晓农,傅秀兰,郝翠兰,江永娣,董德长;干燥综合征合并肾小管性酸中毒[J];上海医学;1998年05期 |
18 |
金珩,傅亮;儿童继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年01期 |
19 |
詹丽,张如敏,高鹏;以胃肠外分泌腺功能障碍为表现的老年干燥综合征32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年S2期 |
20 |
滕国樑;;恼人的干燥综合征[J];健康博览;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