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理五脏论治失眠
【摘要】:研究背景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西医学对睡眠的认识多为体液学说、睡眠中枢学说、网状系统上传阻断学说、自律神经系统学说等。古代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分为营卫不和学说、阴阳失调学说、脏腑损伤学说、神主失用学说等。其中以《内经》的理论研究接受度最高,主要从营卫、阳阴方面做了一系列探讨。近年较多医家开始关注“五脏皆有不寐”,认为心、肝、脾、肾、肺皆与失眠相关。在了解失眠病因病机的同时,寻求安全有效地治疗失眠的手段成为医家追求的目标。西医在治疗上,镇静催眠药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因其耐受性和依赖性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而中医在探讨发挥中医不寐理论的基础上,从中药、针灸等不同路径,发挥其安全长效的优势特长,广泛应用于临床。广博的中医理论在临床治疗失眠上路径繁多本文着重从五脏角度论述,认可“五脏六腑皆可致不寐”理论,从五脏俞整体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角度,探讨其理论基础和分析临床改善睡眠客观资料。
研究方法
本文在总结西医学中失眠的生理病因、诊断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内经》和其他中医文献关于失眠的论述,通过对古今睡眠学说、五脏与睡眠的关系现代关于五脏与失眠证型的研究概述及导师应用五脏俞调治失眠的经验等进行系统论述和总结,探讨五脏皆可致失眠的理论基础,及五脏俞穴治疗失眠的优势特点,并从临床实际病例予以验证分析
研究结论:
失眠的病因复杂,病机多为营卫不和、阳不入阴有关,且与各个脏腑的功能协调密不可分,失眠的证型多样,主要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等证型。其中以心脾两虚证失眠的治疗研究最多,除了药物归脾汤,自拟方剂,如安神膏、参芪五味子等,还可以用针刺、艾灸推拿、发泡疗法及综合疗法等治疗,并收到良好疗效。针灸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疗效优势,五脏俞通过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络作用,与五脏经气相通,为五脏之气转输于全身各部的重要枢纽,与脏腑功能有直接的联系,因此,针刺调治五脏俞从整体观念出发,内应脏腑调和气血,调整人体整体机能,以达到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治疗失眠之功效
|
|
|
|
1 |
陈安;金英;;从肠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2011年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
2 |
胡昌;;浅淡从“顽痰、死血凝结成癌”论治[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3 |
刘文霞;李俊;陈梅钦;文刚;吴卓;;张学友老师对癌症的论治[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
4 |
罗哲良;;肝硬化论治要诀解读[A];全国中西医结合高级讲习班暨疑难病诊疗思路论坛(第八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
5 |
王劲松;;阳痿论治浅谈[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杜渊;王蔚;马君蓉;;从“风、痰、瘀”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
7 |
林霓鹏;符文彬;;从心胆论治湿热蕴肤型慢湿疹1例[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
8 |
林仙兴;;养生抗衰老重在调理五脏功能[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创新优秀论文集[C];2002年 |
9 |
王劲松;;慢性前列腺炎论治心得[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张小萍;;从痰、食、积论治脂肪肝[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