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摘要】:
导师谭明生教授依据多年的骨伤科临床经验,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中西医各自优点,摈弃其缺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循古训“制器以正之,而辅手法之所不逮”,中西医疗法并重创新性研制出脊柱自动撑开复位器械(Spinal Auto-Reduction Fixer简称SARF),并制定出一套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应用于临床。
为论证脊柱自动撑开复位器械的刚性及最大撑开力,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第一部分对脊柱自动撑开复位器械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试该器械的刚度及最大撑开力。结果表明:1. SARF器械在Steffee器械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撑开功能,而且材质采用医用钛合金,经椎弓根螺钉采用锥形螺纹设计,螺纹从钉尖向上逐渐变浅,增粗了螺钉颈部的直径,提高了内植物的刚度和强度。其刚性强于其它经椎弓根器械。2. 在椎体能承受椎弓根钉的剪切力前提下,SARF器械的轴向撑开力完全足以使爆裂骨折的椎体复位。本文第二部分对25例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进行临床观察,并以单纯SARF器械手术内固定组作对照。结果表明:1.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及临床症状变化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2.练功活动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角度丢失,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成药回生第一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腰背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适于运用于临床,并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
|
|
|
1 |
杨桁;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脱位[J];四川医学;1999年05期 |
2 |
李利昕
,魏振
,王卫东
,江海良;AF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63例分析[J];临床医学;2003年10期 |
3 |
郑祖根,殷渠东,成茂华,华锦明,沈忆新,朱光;改良椎弓根复位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年01期 |
4 |
李钟华;邬丽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形态改变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06期 |
5 |
朴光国;杨宏海;徐颖峰;于长明;刘洋;;AF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17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
6 |
杨小平,朱刚劲;椎弓根螺钉加压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并截瘫[J];中国骨伤;1996年01期 |
7 |
杨小平,朱刚劲;椎弓根螺钉加压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并截瘫的临床应用[J];右江医学;1994年04期 |
8 |
肖梅
,林春荣;DICK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2年07期 |
9 |
李松莲;脊椎三维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4年04期 |
10 |
王心亚,潘敬舜;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J];河北中医;2004年05期 |
11 |
蒋胜保;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7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
12 |
黄瓦炎,魏汉贤;中西医结合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年07期 |
13 |
王拴科,闵坤山,张祥生;石膏固定骨牵引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79例体会[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4年04期 |
14 |
王瑞;孔晓川;李健;杨立辉;安立琨;柳伟;石维强;;外固定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急诊救治中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
15 |
王桂仁;季祝永;许立华;徐骥;李航;;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15例[J];哈尔滨医药;2008年06期 |
16 |
金粉勤;薛锋;;T型接骨板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年09期 |
17 |
颜锋;谢晟;;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2期 |
18 |
张淑云,贺建军,李伯平,娄玉方;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9 |
侯忠学;周利强;谭均;许冰;彭晓;班照楠;;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段骨折[J];四川医学;2009年01期 |
20 |
程刚;;骶骨骨折的一个重要问题——附236例回顾性分析[J];国际骨科学杂志;198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