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脾虚型复合应激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对此病的研究。但由于CFS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明确,现代医学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我们认为脾虚-功能失调是CFS发生的机理之一。多数CF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尤其是细胞因子与CFS症状的出现关系密切。临床观察和大量实验研究资料已充分证实,针刺具有调整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目的
本实验通过针刺对脾虚型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在CFS的免疫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医针灸学科整体多层面调节的治疗优势,为CFS的中医基础及临床研究拓展新的领域。
研究方法
Wiser雄性大鼠,体重160-18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采用饮食失节加冷水游泳方法,建立脾虚型慢性应激疲劳大鼠模型,电针组在造模的同时进行针刺治疗。电针组取百会、足三里、三阴交穴。共计21天。通过行为学检测对模型进行判定;用高效液相加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不同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2的含量。
结果
1、模型组大鼠出现了体力下降(躯体疲劳),抑郁情绪倾向(心理疲劳)等。从所施加的造模因素和模型动物的行为学改变来看,基本符合或类似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电针对脾虚型慢性应激疲劳模型大鼠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躯体的调节作用。
2、模型组大鼠出现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大脑皮层中NE含量增高,海马中NE、DA下降,下丘脑中5-HIAA下降。电针对脾虚型慢性疲劳大鼠的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而且选择性增加不同脑区不同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3、模型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升高。电针组大鼠血清IL-1β,IL-2水平降低。
结论
1、CFS与应激关系密切,过度的体力,脑力劳动,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刺激等皆为CFS的重要发病因素。采用饮食失节加冷水游泳复合应激因素建立的大鼠模型,在一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245
|
|
|
|
1 |
罗敏然;针刺拔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2 |
刘晓兰,王天芳,刘雁峰,康纯洁,刘燕;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慢性疲劳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河南中医;2000年01期 |
3 |
夏明岐;慢性疲劳综合征12例治验[J];江西中医药;1996年06期 |
4 |
陈易新,王天芳,季绍良,康纯洁,刘晓兰,刘燕;慢性束缚致大鼠慢性疲劳模型的肾上腺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5 |
王天芳,刘雁峰,张倩,刘晓兰,康纯洁,刘燕;复合应激因素致大鼠疲劳模型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及中药的调节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
6 |
康纯洁,王天芳,刘晓兰,刘燕,陈易新;消疲怡神口服液对慢性束缚致大鼠疲劳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7 |
高洁;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5期 |
8 |
单秋华,孙健;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治疗的思路和方法[J];山东中医杂志;2003年04期 |
9 |
曾征,刘雨星;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9年03期 |
10 |
朱全,浦钧宗;大鼠游泳训练在运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
|
|
|
|
1 |
裘炯良,常艳,朱心强;用多终点体内试验法研究硫丹的雌激素活性[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5期 |
2 |
赵文,蒋东升,王庭欣,马哓彤,秦淑贞,张俊刚,边庆荣;蔷薇红景天对两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6期 |
3 |
夏义武,黄芒莉,熊纬,吴亦帆;盐酸替络欧对大鼠围产期毒性的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
4 |
单保恩,郭兰涛,董青,马洪;Syk对三氧化二砷诱导脑瘤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6期 |
5 |
单保恩;刘东青;梁文杰;张静;李巧霞;;北豆根提取物PE2成分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调节机制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5期 |
6 |
沈业寿;郑立军;王正亮;顾利平;;桑黄胞内多糖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4期 |
7 |
林飞;妊娠终止药在生殖毒性试验中的设计方案[J];癌变.畸变.突变;1997年01期 |
8 |
陈令生;;多巴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研究进展[J];安防科技;2006年01期 |
9 |
李国贤;;绵毛马兜铃油的镇痛和中枢抑制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
10 |
李国贤;;断血流急性及亚急性毒性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
|
|
|
|
|
1 |
李刚,梁红娟,张贺龙,夏天;脾虚证大鼠各脑区和血清亮氨酸-脑啡肽的变化[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2 |
陆卫东,陶加平,李妙珠,郑红斌,范永升;85例气虚患者脑电图、脑血流图表现及其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
3 |
陈家旭;;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4 |
陈小野;中医的学术特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5 |
王爱成,王玉来,李柏,陈锦峰,尹岭,尹大一,姚树林,单保慈;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8期 |
6 |
黄柄山;李爱中;范隆昌;李巍;崔向阳;徐淑文;谢宁;王玉琴;曹洪欣;郝吉顺;杨长青;车桂燕;奚刚;高长福;于贵臣;刘晓伟;李运河;成秀梅;;肝郁气滞证及其实质的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89年05期 |
7 |
曾祥国,王米渠,马向东;“肾为先天之本”后代鼠行为遗传的脑形态学表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8 |
钱会南;胡雪琴;沈丽波;孙红梅;;脾虚大鼠模型脑内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9 |
陈家旭,杨维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10 |
;慢性痢疾的病因及其治疗问题的探讨[J];新中医;1973年03期 |
|
|
|
|
|
1 |
杨青,文兆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修订诊断标准[J];重庆医学;1996年04期 |
2 |
严进,王春安,陈宜张,徐仁宝;心理性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血浆皮质酮及脑区氨基酸水平的变化[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3 |
王天芳,张翠珍,王琳,刘雁峰,郑君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病理机制及其研究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
4 |
王天芳,杨维益;“脾主肌肉”的实验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
5 |
高洁;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21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5期 |
6 |
黄泳,余谦;背部走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1年06期 |
7 |
张新,卢延旭,张友珍;人参茎叶皂甙对噪声应激小鼠血清皮质酮及脑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药研究;1997年06期 |
8 |
严进,王春安,叶阿莉,陈宜张;应激对大鼠行为和部分脑区谷氨酸含量的影响[J];心理学报;1995年04期 |
9 |
杨菊贤;心理行为因素与康复医学(一)[J];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1994年01期 |
10 |
谢敏豪,杨天乐;小鼠流动水游泳水槽[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