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芪功血方的质量标准及止血药理研究
【摘要】:复芪功血方是季绍良教授的临床经验方,由黄芪、三七、断血流三味中药组成,对治疗脾不统血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很好的疗效。本文完成了该方的部分药化及药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通过设计三条提取工艺路线,以君药黄芪甲苷为指标性成分,对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含量、出膏率及转移率的研究表明:水提黄芪甲苷的含量在0.11%左右,出膏率20%左右,转移率50%左右,而乙醇提取黄芪甲苷含量为14%左右,出膏率24%左右,转移率80%左右,从而确定了复芪功血方的提取工艺为全方混合乙醇提取。
2.优化全方混合乙醇提取工艺,对比50%乙醇提取和70%乙醇提取黄芪甲苷含量,出膏率及转移率,结果表明:两种浓度乙醇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含量、出膏率及转移率无差别,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50%乙醇提取。
3.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倍数在提取工艺中对指标性成分黄芪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黄芪甲苷提取量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提取次数及提取次数各水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复芪功血方最佳提取工艺为:50%乙醇提取C_3次,溶剂用量B_1倍量,每次提取A_1小时。并进行了工艺验证实验。
4.建立了复芪功血方中三味药材的薄层定性检识方法,以氯仿—甲醇—水(65:35:10)为展开系统,10%乙醇硫酸显色。结果显示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阴性色谱中,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显斑点。
5.建立了复芪功血方中指标性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ELSD-HPLC对黄芪甲苷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黄芪甲苷的回归方程为y=1.6855x+0.9073,R=0.9994,表明黄芪甲苷在2.5μg~1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得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5.5%,RSD=0.57%。原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0.078%。
6.第7天大黄泻下致脾虚模型组小鼠体重与生理盐水组小鼠体重相比,体重明显降低,体重差异统计学有极显著的意义(P<0.01);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及拆方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体重差异统计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行为学体征及体重数据说明造模成功,小鼠成病理态。
正常组小鼠灌胃,体重按正常增加,小鼠体征及行为无异常。
7.小鼠断尾止血试验结果表明:大、中、小剂量组及拆方组出血时间均比生理盐水组出血时间短,出血时间差异统计学有较显著意义(P<0.05),全方各剂量组及拆方组都能明显缩短正常雌性小鼠的出血时间。出血时间与全方剂量大小成反比关系。
8.对脾气虚模型小鼠出血时间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小鼠出血时间均比模型组小鼠的出血时间短,出血时间差异统计学有极显著意义(P<0.01);小剂量组出血时间比大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出血时间短,出血时间差异统计学有较显著意义(P<0.05);拆方组出血时间比全方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出血时间长,出血时间差异统计学有较显著意义(P<0.05),
|
|
|
|
1 |
郑真,胡剑北;从脾胰一体说建立脾不统血证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5年05期 |
2 |
潘娟;;中医药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3 |
郭浩炘;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体会[J];江西中医药;1999年03期 |
4 |
李艺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鉴别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2期 |
5 |
张晓光;;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06例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6 |
韩新;吴富菊;薛惠荣;;青春期子宫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年24期 |
7 |
惠月红;;达英-35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5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5期 |
8 |
吴鸿;;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3期 |
9 |
张琦岩;仲维霞;李茁然;;针刺生殖区治疗功能性失调子宫出血40例[J];针灸临床杂志;1988年01期 |
10 |
乔玉环,史惠蓉,董长江,孙葆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与不孕52例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2期 |
11 |
邓小文,穆涛;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2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天津医药;1995年09期 |
12 |
曲晶伟!030031,蔚桂卿!030031;9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激素治疗[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13 |
陈晓燕;B超观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价值[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
14 |
孟安琪,鲁立宪;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06期 |
15 |
刘宏潇,张雅丽,田维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建立[J];辽宁中医杂志;2002年09期 |
16 |
付强;崩漏治验2则[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1期 |
17 |
曾晓智,黎仲,彭庆,麦少英;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6例的随机对照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
18 |
李波波;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04期 |
19 |
吴萍,方晓红;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
20 |
耿爱芝,王振锋,刘秋红,汪桂贞;射频消融去除子宫内膜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0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