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
【摘要】:
成人AL初治患者约有30%左右难治,CR后仍有60%左右最终复发难治,甚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对治疗反应差,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生存期短,是白血病治疗中的难题,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多药耐药性(MDR)的形成是难治的主要原因。研究MDR现象产生的机制及克服方法是提高白血病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已被证实具有逆转肿瘤/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化合物、生物制剂和中药很多,但现有逆转剂大多数停留在体外研究阶段,且存在不良反应大、临床疗效不满意等缺点,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我科既往MDR相关研究表明,浙贝母生物碱体外具有逆转白血病细胞MDR的生物活性,并能增加急性白血病细胞内抗癌药物浓度。临床预实验显示,常规化疗加用浙贝母粉,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难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优势更为明显,且能提高Pgp高表达患者临床疗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在国内首次进行以中药为主,干预围化疗期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前瞻性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严格遵守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原则,统一制定临床研究方案和病例观察表,拟定规范的难治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由计算机产生随机排列表划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例为1:1。在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同时,于化疗开始前3天加用颗粒剂,治疗组为浙贝母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对照组为麦芽颗粒,每次1袋(10g),每日3次。除此以外,不加用任何具有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的中西药。所有病例均连续服药14天,以标准化疗疗程为一个治疗周期。若一个疗程无效,可随下一周期化疗继续服用颗粒剂,继续观察一个疗程,并记作另一人次。研究者使用统一制定的《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CRF表,参加临床研究者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充分了解临床研究方案,严格记录化疗前后各项指标(骨髓及外周原始细胞、外周血象、MDR相关蛋白、安全性指标)和不良事件,判定临床疗效。最终对研究结果分两次揭盲,并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在全国12家医院,为2004年1月~2006年4月间住院患者,共127例(治疗组66例,对照组61例)。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型、病程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②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完全缓解(CR)病例分别为26例、占39.4%(治疗组)与15例、占24.6%(对照组);部分缓解(PR)病例分别为24例,占36.4%(治疗组)与17例,占27.9%(对照组);未缓解病例(NR)病例分别为16例,占24.2%(治疗组)与29例,占47.5%(对照组)。两组病例疗效整体比较,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8%52.5%)。③疾病分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两组间ALL患者有效性(CR+PR)比较,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92%60%)。④性别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男性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⑤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结果,治疗组病程6个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733.7
|
|
|
|
1 |
郭娟娟,潘祥林,冯长伟,邹俊晖;冬凌草甲素诱导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02凋亡、逆转耐药性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2 |
唐小卿,曹建国,廖端芳;甲基莲心碱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多药耐药性的逆转[J];癌症;2001年08期 |
3 |
梁蓉,陈协群,杨平地,白庆咸;蛋白激酶C抑制剂H7对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部分逆转[J];癌症;2001年12期 |
4 |
龚玉萍,贾永前,刘霆,邓承祺,欧阳仁荣;环孢霉素A和Genistein逆转MRP多药耐药的研究[J];癌症;2002年04期 |
5 |
陈黎明,李艳芳,张旭,严苏丽,梁永钜,符立梧;FG020327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其机制[J];癌症;2005年02期 |
6 |
田晖,潘启超;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蝙蝠葛碱与蝙蝠葛苏林碱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比较研究[J];癌症;1996年06期 |
7 |
平宝红,孟凡义;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研究现状[J];白血病;2000年05期 |
8 |
赵春亭,杨纯正,杨天楹,邵晓枫,熊冬升,许元富,齐静;环孢菌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1年02期 |
9 |
贾庆瑞,葛祥花,隋金财;白细胞介素-2逆转急性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3年01期 |
10 |
李素霞,乔振华;人类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DM、HL60/ADM的耐药性及耐药逆转的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3年02期 |
|
|
|
|
|
1 |
尹丽慧,章圣辉,郎玮,叶人,吴建波,蔡慎初;中药方剂1号对胃癌细胞体外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4期 |
2 |
朱斌;杨罗艳;赵晓昆;;膀胱癌雌激素受体表达与他莫昔芬拮抗治疗的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1期 |
3 |
单保恩;杨俊玲;;槲皮素对人子宫内膜癌耐药细胞株B-MD-C1(ADR~(+/+))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P-gp蛋白表达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5期 |
4 |
唐炳华,崔巍,王继峰,郭淑珍,严美花,刘爱民;承气生血方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
5 |
邢益阳;;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1期 |
6 |
王辉;;粗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提取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
7 |
王同;梅晓冬;徐晓玲;包明红;李秀;李庆;;多药耐药细胞系A_(549)/ADM的建立及部分特性[J];安徽医学;2006年01期 |
8 |
宛新安;孙国平;;免疫机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6年06期 |
9 |
林明雄,王发渭,窦永起;中药拮抗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10 |
张晨,黄世林,向阳;雄黄对Raji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
|
|
|
|
1 |
陈洁,潘启超;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的抗药性[J];癌症;1999年06期 |
2 |
杨岚,杨平地,梁蓉,袁跃传,田琼;川芎嗪联合环胞霉素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J];癌症;2000年04期 |
3 |
刘超,黄一微,谢彦晖,谢毅,丁训杰, 沈世人,苏颖,单易非,高红阳;K562/Adm多药耐药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J];癌症;1995年06期 |
4 |
田晖,潘启超;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蝙蝠葛碱与蝙蝠葛苏林碱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比较研究[J];癌症;1996年06期 |
5 |
符立梧,潘启超;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抗药性化合物的理化特性[J];癌症;1996年06期 |
6 |
陈同辛,沈蕾,林梓,王耀平,应大明;钙通道拮抗剂和钙调素拮抗剂对白血病耐药细胞的耐药基因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J];癌症;1998年06期 |
7 |
鲁迎年,王秋波,吴虹,宁汝霖,王静;MTT比色法在测定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中的条件选择[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8 |
汤铭新,孙桂芝;乌头碱抑瘤及抗转移的研究与治癌的观察[J];北京中医;1986年03期 |
9 |
钟国赣,李云义,江岩,安刚,邵春杰;R_(b1)对B型钙通道的阻滞作用及其机理的单通道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10 |
李薇,易永林, 李兆华;人参茎叶总皂甙对单核样白血病细胞系U一937的诱导分化作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