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和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对中医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共纳入病例278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40例,对照组138例。治疗组联合服用拉米夫定和双虎清肝颗粒以及乙肝益气解郁冲剂;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和双虎清肝颗粒模拟剂以及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模拟剂。给药方法:拉米夫定100mg,口服,1/d;双虎清肝颗粒1袋(12g)/次,3/d;乙肝益气解郁冲剂1袋(10g)/次,3/d。观察周期48周,每12周复查1次。观察指标包括:病毒血清学指标、病毒核酸指标、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中医症状及证候、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慢性肝病量表。
结果:(1)病毒血清学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8.3%,对照组为27.1%(P0.05)。治疗组HBeAg/HBeAb转换率为20.8%,对照组为20.3%,无显著性差异(P=0.925)。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27.1%,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4)(PP)。经意向性分析(ITT),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89)。治疗组HBeAg/HBeAb转换率为28.0%,对照组为17.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87)(PP)。
(2)病毒核酸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DNA完全应答率为75.5%,部分应答率为11.2%,无应答率为13.3%;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68.8%,部分应答率为13.5%,无应答率为17.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288)。治疗48周时,治疗组DNA完全应答率为57.1%,部分应答率为18.6%,无应答率为24.3%;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55.8%,部分应答率为18.2%,无应答率为26.0%,两组亦无显著性差异(P=0.842)。在病毒核酸阴转率方面,治疗组在24周时DNA阴转率高于对照组75.5% vs 68.8%。48周时为57.1% vs55.8%。
(3)生化应答:治疗组3、6、9和12月时ALT复常率分别地为53.8%、73.0%、80.7%、69.1%;对照组分别为54.2%、66.7%、64.8%、67.9%,治疗组在6个月、9个月时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9个月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7)。
(4)联合应答:治疗24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12.8%,部分应答80.8%,无应答6.4%;对照组完全应答12.8%,部分应答78.2%,无应答9.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6.0%,部分应答86.5%,无应答7.5%;对照组完全应答5.2%,部分应答84.4%,无应答10.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5)免疫学指标: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两组CD3+、CD4+、CD8+正常/异常人数,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两组CD3+、CD4+、CD8+、CD4+/CD8+值比较,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自身治疗前后CD3+、CD4+、CD8+值比较,经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CD4+下降较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02),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0.721)。
(6)中医症状: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症状记分比较,在烦躁易怒和舌有齿痕症状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7和P=0.043),治疗组烦躁易怒和舌有齿痕消失人数较对照组高,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1% vs 68%和61% vs 47%。其余各症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烦躁易怒、失眠的症状消失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胃脘满闷、恶心的消失率方面优于治疗组。表明治疗组在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症状尤其是肝郁脾虚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拉米夫定组。
(7)中医证候: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时两组进行中医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自身治疗前、24周、48周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9.10±10.37、13.76±8.49、11.04±7.58;对照组分别为28.82±29.85、14.15±9.27、11.76±8.53。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45)。
(8)生存质量(QOL):两组治疗前、24周、36周、48周在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情况,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除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较疗前均有显著提高,经自身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002和0.028。对照组除社会关系领域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总的生存质量、总的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较疗前均有显著提高,经自身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0,0.001,0.048和0.004。
(9)慢性肝病量表(CLDQ):两组治疗前、24周、36周、48周进行疲劳度、精力、情感、腹部症状、系统症状、焦虑度六大类症状记分比较,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六大类症状记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各症状记分均增长,症状改善明显。
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双虎清肝颗粒和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增强抗病毒疗效、抗炎保肝降酶、改善部分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512.62
|
|
|
|
1 |
谢绍武;高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1期 |
2 |
王辉;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
3 |
童光东,刘亚敏;彭胜权补肾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4 |
童光东,刘亚敏,刘子志;补肾清透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5 |
王江河;41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总结[J];北京中医;1995年03期 |
6 |
肖柳英,曾文铤,马佩球,朱科伦,梁建新,黄月华,扬海红,区映研;荔枝核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
7 |
隋云华;徐静;郭银燕;张馨;李鑫;;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J];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
8 |
郭汉强;拉米呋定联合肝炎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J];广东医学;2004年07期 |
9 |
张菊娥;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比观察[J];华夏医学;2005年01期 |
10 |
郑功泽;解毒化瘀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光明中医;2003年01期 |
|
|
|
|
|
1 |
郑传运;自拟参芪六草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4期 |
2 |
王平,徐炜,曾力宇,孙晓梅,童葵塘,侯云德;核酶Ripc对HBV基因体外转录物的作用[J];病毒学报;1993年03期 |
3 |
高连印,车念聪,付修文,钱英;槲芪散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疗效分析[J];北京中医;2001年03期 |
4 |
张正,许向东,杜绍财,孙炎,陶其敏,李荣芷,何云庆;60种中草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5 |
刘敏;张树林;;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J];传染病信息;2000年01期 |
6 |
王忠效;;苦参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础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0年02期 |
7 |
陈所贤;贾杰;邱平;;苦参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传染病信息;2000年04期 |
8 |
刘光泽;贾彦征;熊一力;王洪敏;张宜俊;;HBV转基因小鼠免疫耐受状态的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1年01期 |
9 |
蔡雄,王国俊,瞿瑶,樊成辉,张瑞祺,徐文胜;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10 |
陈小松,王国俊,蔡雄,余宏宇,胡以平;氧化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乙肝抗原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
|
|
|
|
|
1 |
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年07期 |
2 |
鞠金昌,赵莉,黄承锁,高海燕;拉米夫定、干扰素α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短期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4年10期 |
3 |
杨智才,罗平,岑健;拉米夫定联合左旋咪唑搽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4年05期 |
4 |
信永明,刘春青;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年03期 |
5 |
李之清;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治疗HBeAg阳性患者6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年04期 |
6 |
刘文革;;拉米夫定与普通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误诊误治;2008年06期 |
7 |
葛宇黎;孙慧伶;兰晓琳;吕娇健;;拉米夫定耐药后加用或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9年03期 |
8 |
朱春华,连豫苞,曾祥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28例[J];医药导报;2002年02期 |
9 |
姚光弼,王宝恩,崔振宇,姚集鲁,曾民德;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三年疗效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3年06期 |
10 |
周和龙,杨小铭,何生松,朱华斌,黄华芳;拉米夫定单独或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J];医药导报;2003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