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摘要】: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在关系方面日益突出的主题。国家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而影响人与人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否的诸多因素中,来自于个体自身内部的因素往往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观念和思维等内部因素,对其行为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研究个体的认识过程和观念的形成,从而研究个体的思维过程,是心理学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个人认识论作为对个体所持有的对知识的看法的系统总结与规律性概括,主要关注人们对知识本身和求知过程的认识和看法,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我们可以从个人认识论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思维和行为层面的诸多问题,这一假设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许多不同方面的研究得以证实。在最近的十年,个人认识论的研究更出现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趋势。
针对目前教育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出现脱节的现状,本研究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中学生个人认识论这一来自于个体内部的、观念层面的心理因素上。我们认为,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是对中学生所持有的对知识的本质、发展性、关联性以及求知过程等方面认识的系统归纳,它包括知识的确定性、简单性、来源、求知的论证性和表征多元五个维度。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研究首先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通过检验自编问卷的信效度指标,对这一理论维度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其次,我们对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发展特点,主要是年级、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个人认识论与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学业期待等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再次,为了使研究具有更深刻的理论和教学实践意义,我们围绕个人认识论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与差异性检验。最后,整个研究以综合探讨三者关系作为研究的总结,得出一个以自我提问为调节变量的调节作用模型。
综合来看,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
1.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水平普遍较好,其中对知识确定性认识最好,对表征多元认识最差,五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显著。
2.不同年级和性别的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认识水平越好;在知识的简单性维度上,女生表现显著好于男生,在表征多元维度上则是男生表现显著好于女生。
3.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学业期待、父母受教育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
4.中学生个人认识论与自我提问之间只存在中等偏下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与其创造性思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5.中学生自我提问在个人认识论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三者关系当中它是调节变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