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影响生物性运动知觉的神经机制研究
【摘要】:生物性运动(biological motion)是Johansson1973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泛指生物体发出的运动。实验室条件下对生物性运动的研究常常把生物性运动与形状觉察(form-detection)及协同运动(coherent motion)进行比较。研究者对正常人群和异常人群在三种任务上作业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正常人群和异常人群在识别生物性运动和其它两种任务时存在知觉分离。但目前这种典型的知觉分离的研究只采用了正常人群和异常人群的比较得出,在正常人群身上缺少验证,同时对分离背后的机制也鲜有研究。
本研究正是针对以上问题展开的,我们选择了对社会性信息敏感性有差异的两类正常人群—场独立和场依存的两类人群,对其在识别生物性运动和形状觉察任务上进行了研究,研究不仅采用了以往实验中使用的反应时记录法,而且引入了ERP技术,试图借助ERP技术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来探讨这种分离背后的神经机制。
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实验结果在200-250ms时右侧颞区出现了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场依存的人对社会性信息的敏感度高的优势弥补了其在场中提取单个个体的不足,其对生物性运动的识别成绩大大提高,导致对形状识别和对生物性运动的识别成绩没有差异;而场独立的个体中,对生物性运动的识别的脑电值显著大于识别形状觉察任务时的脑电值。(2)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在识别生物性运动和形状觉察任务时存在知觉分离,即对生物性运动的识别独立于传统的视觉通道,其与形状觉察任务的识别机制是独立的。(3)生物性运动识别的关键脑区是颞区,右侧颞区的反应更大。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842.1
|
|
|
|
1 |
陈小异;吕建国;;毒品成瘾的ERP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2 |
姜宏;王志红;严进;刘涛生;;考试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者注意稳定性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
3 |
尹刚;刘铁军;;Go/NoGo实验下NoGo-N2、P3效应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
4 |
段青,宋为群,罗跃嘉;不同范围区域性提示下视觉空间注意的早期ERP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5 |
吕静,王家同,赵仑,刘旭峰,苏衡,刘练红,李婧;抑郁症患者关联性负变(CNV)实验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
6 |
林墨菊;陈晨;李红辉;乔桂香;全琰;;事件相关电位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亚型的应用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0期 |
7 |
李红辉;陈晨;林墨菊;全琰;乔桂香;肖莉娜;;阅读训练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12期 |
8 |
薛桢,彭吉云,李葆明;大学生注意力调控能力的性别比较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9 |
薛锦;英汉口笔误特点的对比研究——试探英汉心理词汇储存结构及影响因素[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1期 |
10 |
刘子龙;陈凯;刘良;陈晓瑞;饶广勋;李海霞;;重型颅脑损伤视觉听觉P300特征及与智商的相关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5期 |
|
|
|
|
|
1 |
董奇,薛贵,乔文达;脑功能成像研究对语言功能一侧化的新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
2 |
李寿欣,宋广文;西方认知方式研究概观[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
3 |
赵仑,魏金河,姜洋,任维;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s)早期和晚期成份的任务负荷效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1期 |
4 |
韩世辉,陈霖;整体和局部性质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5年05期 |
5 |
贺金波;彭小虎;郭永玉;;人格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
6 |
李寿欣,宋广文;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理论演进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
7 |
董瑞国,孙相如,高素荣;汉字形音义分类的事件相关电位[J];临床脑电学杂志;1996年04期 |
8 |
李寿欣,宋广文;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研究进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11期 |
9 |
李寿欣,李涛;大学生认知方式与人际交往及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
10 |
杨治良,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