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汉日翻译技巧研究
【摘要】:早在1793年《红楼梦》就传到了日本,之后在日本一直影响巨大。而成语与中国的文化、文学和历史等紧密相连,因此,其成语的翻译可以说既重要而又复杂。但是,中日两国对成语的中译日的相关研究甚少,对《红楼梦》中成语的日译研究就更不多见了。所以笔者选定了两个在日本有影响力的译本,收集其中的成语翻译实例,分别进行成语翻译的分析,以探究成语翻译的方法。在本论文中,主要通过与《红楼梦》原文的比对,从直译、意译和略译三个角度对成语日译技法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如下。
(1)成语的直译可以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日语中有成语或熟语等对应表达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成语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一直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有时并非是完全对应。当成语所含意思就是其表面意思的时候,直译比较自然,但是同时不可避免的是译文会变得冗长。翻译会话中的成语时,有时会以文言的形式直接翻译。对一般的日本人来说会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多会在翻译之后添加注释进行解释。含有比喻的成语,在翻译时通常会将“如”、“像”、“若”等以“~のように(ような)”的形式直译。这是基于中日两国人民相似的人生体验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中国的成语中含有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等大量的文化元素,翻译此类成语时,比起直译,通常会采用日本人习惯的表现方式进行意译。但是会造成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另外,在翻译表现状态等抽象的成语时,也经常会选择意译。
(3)成语讲究构造和音韵上的美感,所以很多成语中含有对偶和叠词。日语中没有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翻译的时候多会省略。虽然译文会简单明了,但会失去原文成语的构造美和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