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缺陷对γ-TiAl(100)表面氧原子吸附和扩散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摘要】:金属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表面抗氧化问题影响着材料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其中,γ-TiAl合金的表面氧化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附近的吸附和扩散,以及点缺陷对其影响。
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在干净γ-TiAl(100)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置是对应第二层Al原子正上方由表面第一层2个Ti和2个Al原子构成的心位(H),表面下的最稳定吸附位置是对应表面第二层由4个Ti和1个Al原子构成的四棱锥中心位置(P)。氧原子在干净γ-TiAl(100)表面上的扩散能垒为0.62eV,氧原子从表面上向表面下第二层的扩散能垒为1.98eV,这说明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上的扩散更容易。而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从表面第二层扩散到表面第三层的扩散能垒为1.34eV,相当于氧原子在γ-TiAl体材料内部的扩散。在掺杂体系中,Si原子更容易替代表面第一层Al原子的位置,而w原子更容易替代表面第二层Ti原子的位置,且二者均使其近邻吸附氧原子的吸附能升高。由此表明Si原子更容易偏析在表面第一层上,而W原子更容易偏析在表面第二层上,且抑制了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附近的吸附。在空位缺陷体系中,更容易形成表面第一层Ti原子空位,且该空位缺陷使氧原子在其近邻位置的吸附能降低,可能促进氧化的进行。氧原子分别在干净表面、Ti空位表面、Si和W掺杂表面从表面上到表面下第二层扩散的能垒为1.98eV、1.34eV、2.53eV和2.69eV,由此表明,相对于干净表面,表面第一层Ti原子空位缺陷的形成使得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附近的扩散更加容易;而Si原子和W原子的掺入使得氧原子在γ-TiAl(100)表面附近的扩散更加困难。
|
|
|
|
1 |
;First-principles investigation of the alloying effect of Ta and Won γ-TiAl[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6年22期 |
2 |
;The behavior of 3d electrons and defects in TiAl-based alloys containing V and Cu studied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G: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08年09期 |
3 |
陈律;;L1_0-TiAl金属间化合物3d过渡金属合金化力学性能计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4 |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site occupancy and interfacial energetics of an H-doped TiAl-Ti_3 Al alloy[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2年02期 |
5 |
王东;李子然;昝祥;;高温动态拉伸下NG TiAl弹塑性行为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
6 |
李旭升;王海燕;历长云;米国发;胡前库;;Structural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TiAl intermetallics under High Pressure[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2年01期 |
7 |
王燕斌,高佳,褚武扬,肖纪美;阴极充氢TiAl中氢化物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24期 |
8 |
梁伟,杨德庄,黄孝瑛,陆路;Micro-mechanism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wo-phase TiAl-base alloy at room temperature[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998年04期 |
9 |
李丹;张国英;梁婷;褚冉;朱圣龙;;多元合金化对γ-TiAl(111)表面氧吸附影响机理的第一原理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0 |
刘治国,储浩玉;二相金属间化合物TiAl/Ti_3Al的场离子显微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
11 |
黄泽文;;热暴露TiAl合金表面缺陷和裂纹在交变载荷下的行为机制[J];学术动态;2011年04期 |
12 |
王福会,唐兆麟;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与防护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4期 |
13 |
许密;;B2型TiAl基合金研究进展及方法讨论[J];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
14 |
张延;范龙;;TiAl基合金焊接技术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1年36期 |
15 |
吴东海,胡赓祥,乾晴行,山口正治;γ-TiAl单晶在不同温度的形变特性[J];金属学报;1998年01期 |
16 |
周元鑫,夏源明,王瑜;TiAl(FL)冲击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8年02期 |
17 |
蒲忠杰,祝东,朱静,蔡其巩,邹敦叙;THE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TiAI BASED ALLOY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0年16期 |
18 |
张继,张建伟,邹敦叙,仲增墉,张志宏;TiAl合金铸态组织γ/α_2层片排列取向设计[J];高技术通讯;1997年03期 |
19 |
蒲忠杰,祝东,朱静,蔡其巩,邹敦叙;TiAl基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变形行为[J];科学通报;1990年06期 |
20 |
Dongsheng Xu;Hao Wang;Rui Yang;Anil K.Sachdev;;MD simulation of asymmetric nucleation and motion of h011] superdislocations in TiAl[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1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