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型配体硫醚及吡啶酮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摘要】:近20年来,基于有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这类金属配合物有着各式各样的结构,而这些结构的形成受配体、金属和抗衡阴离子种类的影响,同时也受这三者之间作用力、以及合成手段和合成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第一章从基于有机配体金属配合物超分子入手,介绍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分类、结构特点及描述方法。这类配合物的结构可分为零维、一维、二维、三维四种,其结构不仅受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种类的影响,而且受抗衡阴离子的影响。在配体和金属离子相同的条件下,阴离子在配位能力上的差别往往导致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且作为抗衡离子,其往往伴随的阴离子…7c(杂环体系)这种弱作用也会对配合物结构产生调节作用:在介绍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合成手段、合成条件的同时,本章还着重介绍了两种半刚性的角形分子硫醚(C-S-C about 100 de.)及吡啶酮(C-CO-C about 100 de.)的研究进展,这两种配体在两个杂环的连接处分别存在着C(sp2)-S-C(sp2)和C(sp2)-CO-C(sp2)的角型结构片段儿,由于C(sp2)-S或C(sp2)-CO的。键旋转作用,使得这两种配体在配位模式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本文第二章以角型吡嗪硫醚有机配体为研究对象,报道了吡嗪硫醚及其系列结构多变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C(sp2)-S σ键的旋转作用对角型配体吡嗪硫醚的灵活多样的配位模式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吡嗪硫醚系列银的配合物的结构上的不同进一步证明了不同阴离子的配位能力差异在配位组装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这一系列配合物的超分子结构构建中,除配位键的主导作用外,非常规弱作用如阴离子…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第三章以3,3’-吡啶酮为有机配体,介绍了其在铝粉、氟化钾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在混和溶剂热体系下,分别与过渡金属盐反应,发生的酮羰基的原位还原反应。在该一锅法原位反应中,得到了Cd (Ⅱ)、Ag(Ⅰ)两种金属盐的3,3’-吡啶酮的二醇式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及元素分析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表征。这是继2,2’-吡啶酮与过渡金属盐的原位反应以来,得到的首例其氮原子位置异构体的原位反应配化合物。本文第四章介绍了二-吡啶酮的芳基修饰不对称酮类有机配体,通过挥发法、扩散法合成方法共得到了三个银盐的配合物,并对它进行的结构表征。由于吡啶基上基团的引入,这个不对称角型配体表现出与修饰前截然不同的配位模式。
|
|
|
|
1 |
马恒励,袁承业,周莉影,曹釚蓉,骆瑞萐;二烃基硫醚的化学结构和对金钯的萃取[J];贵金属;1989年02期 |
2 |
金卫东;由硫醚制备亚砜[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年07期 |
3 |
杨杰,王华东,龙盛如,杜宗英,陈永荣,李光宪;高性能结构材料——聚芳硫醚[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4期 |
4 |
陈小明;;一种新的选择性氧化硫醚成亚砜的催化剂[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5期 |
5 |
;硫醇、硫醚的主要物化性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75年06期 |
6 |
戴瑜嘉;陈继畴;;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硫醚和硫氰酸酯[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7 |
陈柏林;李彦华;杨季秋;彭琼秀;;冠硫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J];化学学报;1984年07期 |
8 |
许大年,徐伯豫,崔国柱,吴世康;以9,10-二氰基蒽为敏化剂对几种硫醚光氧化初级反应机理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5年04期 |
9 |
赵立民;金寄春;梁世懿;苏克曼;;江汉汽油硫醚的组分剖析[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88年01期 |
10 |
龚钰秋,张培志,周莉影;硫醚萃取金(Ⅲ)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89年04期 |
11 |
赵立民,金寄春,梁世懿;汽油硫醚的结构和萃取性能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0年01期 |
12 |
李卫星;;α-氯代硫醚的制备及其应用[J];化学试剂;1990年06期 |
13 |
吴士杰,刘德富,吴玉华;饱和环硫醚的合成[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4 |
王树江,柳翱,石秀敏;乙硫醚制取的实验[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5 |
熊知行;一种新的芳基硫醚合成方法[J];宜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16 |
杨杰;王孝军;;聚芳硫醚类树脂的研究及其产业化[J];塑料工业;2006年S1期 |
17 |
陈成坤;刘春丽;张刚;杨杰;龙盛如;;聚芳硫醚砜酰胺的合成及表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
18 |
吴艳芳;徐家俊;李治国;张新昌;尹云吉;张淑红;林妍妍;禹文静;;嘧草硫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农药;2009年02期 |
19 |
曾国蓉
,吴朝元;用相转移法合成硫醚[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1期 |
20 |
周克泉;马尚文;李长轩;杜诗初;施炜;王金中;;2-氯丙基乙基硫醚—异戊醇体系萃取金(Ⅲ)的研究[J];河南科学;198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