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
【摘要】:本研究不是要说明杜威是“现象学学者”,而是要通过对杜威与胡塞尔、梅洛-庞蒂、范梅南分别进行比较,着重体现杜威在生活、经验、习惯、意义等方面与现象学的相似之处,以显示杜威的现象学意识。
杜威认为肯定的判断不能离开前思维、习惯的有序世界,这个世界为人类思维和判断做好准备,这与胡塞尔生活世界是一切认识的前提有相似之处。
杜威与梅洛-庞蒂对“习惯”的认识抱有同样的态度。习惯概念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现象学意向性概念的途径。本研究把杜威的习惯理论放在意向性背景下来分析,更容易理解杜威“人是习惯的动物”,以及梅洛-庞蒂人本质上是习惯的在世存在。杜威和梅洛-庞蒂均认为习惯是无名的、前客观意向性的,自我与世界的意向相互性是建立在习惯基础之上,杜威认为习惯构成了自身。这与梅洛-庞蒂的人本质上是习惯的在世存在具有相同涵义。
杜威与范梅南对“经验”的看法也具有相似性。他们认为经验充满活力,经验彼此联系。他们二人都关注教学情境,范梅南认为教学是在具体情境下进行的,没有哪种理论能指导一切具体情境下的学习,在特殊情况下,教育理论具有唯一性。杜威也认为,经验总是情境下的经验,意义蕴涵于情境中。
总之,本研究通过比较,看到杜威与现象学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显示了杜威教育思想的现象学意识。通过比较,本文获得对研究和理解教育的重要启示。在杜威的经验方法中、杜威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以及他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中所蕴含的现象学意识,对于理解当今时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教师教育以及儿童发展特点都具有一种特殊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