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以及生物质稀酸水解液的乙醇发酵研究
【摘要】: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气化洸焦废水的微生物处理鲜有报道,尚无成熟的工程治理技术和完善的处理工艺。利用理化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降解效率。
该研究首先进行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可否被微生物降解的尝试。结果证明,微生物具有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COD的能力,但降解速度较慢,一般需4-6d,且底物浓度很低。在证明微生物可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和焦油COD后,为了提高底物浓度和降解速度,对降解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微生物进行筛选,筛选实验证明,单一菌种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COD的降解速度和降解率低于混合菌种。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选用实验室保藏的两株菌,Pseudomonas sp1和Pseudomonas sp2为接种物对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进行处理,了解该两种菌降解该废水COD的特性。实验结果证明,两株菌的混合使用可提高处理效率,并用包埋法、生物膜法和颗粒活性炭法对该两株菌等量混合接种进行细胞固定化,研究固定化细胞处理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的特性。结果证明,颗粒活性炭固定化细胞可得到高的COD去除率和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对芳香族化合物也有较高的去除效果。该文也在实验室条件下,对SBR系统微生物去除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NH_3-N特性进行研究。
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的研究开发领域中,稀酸水解被认为是最容易实现商业化生产的工艺,国内外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和深入的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用稀酸水解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未能解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木质纤维素水解得到高浓度的糖和较低浓度发酵抑制剂的水解糖液,此属于化工问题,在本研究中不进行探讨;二是水解糖液的高效乙醇发酵的微生物学问题。在微生物学问题中,主要是高效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产乙醇的菌种,特别是高效代谢木糖成乙醇的菌种显得特别重要,因木糖是半纤维素的主要水解产物,而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因此,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乙醇商业化生产中,充分利用木糖产乙醇非常重要,木糖的充分利用,可降低乙醇生产成本25%。在微生物学问题中,另一主要问题是要获得耐/分解发酵抑制剂的微生物菌种,因为在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过程中,除产生单糖如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外,还同时产生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酸和酚类化合物等毒性物质,统称为发酵抑制剂,它们严重的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因此,获得耐/分解发酵抑制剂的乙醇发酵菌种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过程中,上述两个微生物学问题是提高乙醇发酵速率和降低成本的瓶颈。
本实验首先通过乙醇耐受实验、木糖发酵实验以及水解液发酵实验对21株菌种进行了筛选。从中筛选到酿酒酵母、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作为供试菌种。将酿酒酵母分别与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组合,得到了两组混合菌种。经过驯化,用驯化后的混合菌种进行了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的乙醇发酵。考察的发酵形式包括批式发酵、补料批式发酵和间隔补料批式发酵,均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并用发酵罐进行了补料批式发酵,探讨了该种发酵形式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另外,本实验对筛选出的耐毒酵母菌株进行了水解液的批式发酵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初步获得了一套完整的木质纤维素发酵产乙醇的工艺流程,达到了目的。
|
|
|
|
1 |
武君;胡瑞生;白雅琴;蔡丽;苏海全;;超临界水气化生物质催化剂及工艺研究[J];现代化工;2009年S2期 |
2 |
孙明湖,毛平,南方;生物质气化多发事故及防范措施[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3 |
杨海平,米铁,陈汉平,郑楚光,龚广雄;生物质气化中焦油的转化方法[J];煤气与热力;2004年03期 |
4 |
;千吨级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装置建成试产[J];广东化工;2009年07期 |
5 |
姚志彪,李云全;应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年03期 |
6 |
徐力生;;生物质气化灶——“神州大蓄”开发生物质能的结晶[J];投资北京;2006年06期 |
7 |
李剑;张春梅;袁振宏;孙波;徐丽娜;张峰龙;杨静;孙清;;生物质气化洗焦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可再生能源;2006年04期 |
8 |
黄艳琴;阴秀丽;吴创之;;生物质气化高温燃料电池一体化发电技术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6年06期 |
9 |
方新湘;白云;陈爱华;朱海霞;;绿色可再生能源之生物质能源[J];现代化工;2008年S2期 |
10 |
刘志栋;徐敬;;生物质气化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9年01期 |
11 |
周家贤;生物质气化[J];现代化工;1988年05期 |
12 |
付鹏;向军;张安超;徐朝芬;胡松;;生物质空气—水蒸气催化气化制氢技术[J];化工时刊;2006年11期 |
13 |
张瑞芹;张长森;尹辅印;;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质空气气化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
14 |
汪俊锋;常杰;;三种生物质气催化制甲醇的比较[J];太阳能学报;2006年01期 |
15 |
生物质能源考察组;;德国瑞典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考察报告[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年S1期 |
16 |
钱伯章;;Range燃料公司开发生物质气化生产乙醇[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7年02期 |
17 |
李宇萍;王铁军;吴创之;吕永兴;李常河;椿范立;;三种生物质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比较[J];太阳能学报;2008年04期 |
18 |
廖翠萍,吴创之,颜涌捷;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王磊,吴创之,陈平,阴秀丽,谢军;生物质气化焦油在高温木炭床上的裂解试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5年05期 |
20 |
汪俊锋,常杰,阴秀丽,王铁军,吴创之;生物质间接液化制洁净燃料二甲醚[J];太阳能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