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矿山的开发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造成了大规模的土地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国内国际上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紧迫的问题,并受到日益高度的重视。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与重建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我国土地资源贫乏,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银狐洞景区灰岩矿矿山废弃地为试验区,进行3S(GIS、GPS、RS)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本文的总体思路是在获取研究区环境因子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方案的制定,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废弃地地质环境分析、研究区植被环境分析和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持续监测规划建议三个部分。主要研究手段包括:采用GIS手段进行三维矿山地形表面构建,提取地形突变点和堆积体,进行野外实地调查验证,划分主要地质灾害,对研究区内矿山范围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评估;采用遥感手段调查矿山土地利用情况并对研究区内植被环境现状进行评估。在得到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现状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以及景区内综合景观修复的要求,提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建议,并对矿区废弃地治理的持续监测进行规划展望。
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三维GIS建模技术可以真实再现矿山废弃地地形地貌景观。在这个三维立体模型中,陡峭裸岩面和空间尺寸较大的废石堆表现明显,并与实地调查资料吻合。这个三维立体模型也可以很好的实现对目标地物表面积、体积等物理参数的计算以及修复工程规划等。但由于本文所使用的DEM格网间距较大(5m)、DOM矿区反差度较低的原因,对目标地物的大小和表面形状等细部特征的表达较差,对空间尺寸较小的目标地物有疏漏丢失现象。
2、RS技术在提取研究区植被环境信息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通过RS手段提取出的植被覆盖范围信息均与实地调查资料相吻合,RS手段还能提取出人工手段所不能或较难提取出的植被丰度信息,同时,RS技术固有的多时相、大范围、经济效益高的特性,使得它在植被信息的提取方面的应用优势明显。
3、通过3S手段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对本区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得出,本区地质环境状况较严重,崩塌、滑坡隐患较大,并有一定程度的泥石流隐患存在;土地利用结构简单,非矿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矿区矿山荒漠化现象严重,但是采矿对整个研究区非矿区植被环境的影响度较小,影响区域基本集中在采矿点周边和矿区交通线沿线。因此,必须对本区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
4、本文结合国内外生态恢复理论,根据研究区具体状况制定了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治理手段采用物理法和生物法相结合,包括地形修复和植被修复两个部分。由于植被修复成果检验的滞后性,本文在制定生态修复方案的同时提出了对本区植被环境进行持续监测的建议。
|
|
|
|
1 |
万兴,万金保;铜矿生态恢复的措施研究[J];江西科学;2005年03期 |
2 |
王冬滨,王铁军;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J];测绘工程;2000年01期 |
3 |
谭勇桂,张鹰,邱永红;“3S”支持下的海洋功能区划工作底图制图技术[J];海洋技术;2002年01期 |
4 |
高秋华,张渝庆;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中3S集成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3年02期 |
5 |
朱煜峰;概述我国矿山测量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矿业;2004年04期 |
6 |
李逢春,郭广礼,刘增良;基于“3S”技术的数字城市空间管理研究[J];地矿测绘;2002年03期 |
7 |
方子岩;GIS与WebGIS[J];铁路航测;2001年04期 |
8 |
李登科,刘安麟,邓凤东,张京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3S技术调查[J];遥感信息;2002年02期 |
9 |
尤淑撑,刘顺喜;GPS在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02年05期 |
10 |
王铁军;从传统测绘产业发展到地理信息产业的意义[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2年02期 |
11 |
颉耀文,徐建华;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2期 |
12 |
杨剑,庄文彬,施敏;3S技术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测绘;2002年S1期 |
13 |
蔡先娈;顾和和;尹鹏程;;基于“3S”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研究[J];四川测绘;2006年03期 |
14 |
吴庆双;;建设数字城市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6期 |
15 |
赵胜清;刘雪俊;;“3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测绘;2010年02期 |
16 |
邵连训;;3S技术集成及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11年01期 |
17 |
王铁军,张达,张金良;生产实践中对“4D”的粗浅认识[J];东北测绘;1998年01期 |
18 |
肖飞,蔡述明;洪湖湿地变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9 |
焉莉;基于3S技术的西部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J];地质与资源;2003年03期 |
20 |
陈和平;3S在线路勘测中的应用[J];湖南地质;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