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粉丝与当代大众文化消费
【摘要】:
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节目曾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全民娱乐风暴,成为当代中国媒介娱乐工业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大量来自不同阶层、职业和年龄段的超女粉丝,不仅为他们喜爱的超女选手提供了全方位的热情支持,还利用新媒介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粉丝文化。在本论文中,我将以一个“学者粉”(aca-fan)的身份,论述我个人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亲身参与、观察到的超女粉丝文化。
本论文的核心观点是,超女粉丝社群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更活跃、更自主、更富参与性的大众文化消费模式正在中国逐渐成形。这种消费模式以愉悦、认同和想像为核心,以新媒介的生产和消费为主要活动,以粉丝网络社群为平台,以粉丝文化制成品为标志。它打破了生产和消费的传统二元对立,改变了媒介娱乐工业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权力关系,并涉及性别政治、阶级认同和道德观念等重要社会问题。
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提出了论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我首先概述了西方的三种主要消费理论,以及英美粉丝研究中对粉丝与消费关系的论述。粉丝作为过度的、完美的和积极的消费者,表明消费其实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活动。为此,我对文化消费进行了重新界定,把文化和消费都视作消费者制造意义和建构认同的过程。超女粉丝的文化消费就是围绕意义、认同、社群和文化参与等要素展开的。在本章的第三节,我分析了现有超女粉丝研究中的不足,并试图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学者粉的主体立场来弥补这些缺失。
第二章论述了粉丝文化消费模式的心理根源:粉丝认同。认同是围绕明星建立起来的粉丝文化的一个关键维度,粉丝对于特定明星的喜爱和依恋主要是基于对该明星的认同。认同既是粉丝消费和文化参与的基石,也是粉丝社群凝聚力的源泉。在借鉴西方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我根据超女粉丝社群的实际情况,把超女粉丝与偶像的认同划分为认同话语、认同实践和认同仪式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并对这三个层面进行了逐一阐释。本章试图回答的问题是:超女粉丝究竟是如何与偶像建立认同的?这种认同是通过哪些形式和实践展演的,蕴含了怎样的社会、道德和审美理想?
第三章讨论的是粉丝文化消费模式的第二个面向:新媒介和参与性文化。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粉丝“产消者”的出现。超女粉丝不仅是过度的消费者,同时还是不知疲倦的偶像推广者和媒介生产者。他们利用新媒介技术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草根宣传,为娱乐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宣传费用。本章首先分析了流行音乐工业的发展变迁和大陆偶像经济的出现,然后论述了玉米的产消实践,揭示了粉丝产消者出现的制度、技术和社会语境。本章结尾还讨论了粉丝与娱乐公司的合作和冲突,粉丝产消者与工业生产者之间的权力博弈。
第四章将研究重心从粉丝产消者转移到了粉丝生产者,以超女粉丝小说为例,探讨了粉丝社群的文化生产。本章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超女粉丝小说:一个是百度“小葱的图书馆”吧发表的以李宇春为原型的玉米原创小说,另一个是百度“绯色超女”吧发表的以06超女为原型的超女同人文。我分别从创作动机、主题、惯例和主要代表作等方面对这两个亚文类进行了论述。我认为,与流行的商业言情小说相比,超女粉丝小说更真实、更大胆地反映了女性的幻想和欲望,其中一部分文本还蕴含了激进的性别政治。
在结语中,我提出粉丝文化是一种超越了旧有理论范式的新型大众文化。研究粉丝文化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大众”、“大众文化”、“消费”等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混杂性和矛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