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中国形象认知发展的个案叙事研究
【摘要】:近年来,汉语在美国外语课程中发展迅猛。2005年,美国高等院校的中文项目有263个,2012年增加到450个,到了 2014年增至515个。中文教学范围也从东西两岸延伸至中西部。(刘乐宁2018)无论是美方主导还是中美合作的中文项目,其内核都离不开“明德”模式。因此,调查美国明德项目学习者的中国形象认知十分有必要。本文以明德项目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为例,通过对个案的叙事研究,探寻学习者来华后的中国形象认知变化,并分析明德项目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绪论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价值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了中国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与美国明德项目的关联性。第三章是学习者个案叙事研究,对其中国形象认知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归纳。第四章使用“5W社会传播学”理论对美国明德项目中的传播要素进行统计,围绕传播渠道分析明德项目对学习者中国形象认知发展的影响。最后一章根据前文的调查结果,对以明德模式为代表的美国来华项目提出了思考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来华后的美国汉语学习者形成了正向的中国形象认知,对国民形象和政府形象的认知由消极转向积极,对中国经济形象和文化形象的认知更加积极,对产品形象和环境形象的认知仍较消极。同时经过编码统计发现,来华体验、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是学习者获取中国信息的重要渠道,项目教师和教材为塑造学习者中国形象认知提供情感和语言支持。最后,笔者认为应关注学习者的汉语学习体验,充分利用三类中国形象传播渠道,发挥教师和教材的传播优势,传播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