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珍生;;论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仁”[J];江汉论坛;2013年12期 |
2 |
刘示范;要用科学态度对待孔子思想[J];文史哲;1999年05期 |
3 |
宋林生;略论孔子思想的本源与实质及其现代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
4 |
李文义;孔子思想的整体结构及其意义[J];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
5 |
孙钦善;;论孔子思想及其影响[J];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1995年00期 |
6 |
卢忠仁;;孔子的“精华”与“糟粕”[J];南方论丛;2007年03期 |
7 |
邓菡彬;;孔子思想在当代的接受——从青少年学生对《论语》的一些理解说起[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3期 |
8 |
杨喜明;;对孔子“仁”“礼”思想的再认识[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18期 |
9 |
刘政源;;孔子、老子天人观概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年21期 |
10 |
彭俊;;笔下心中,让学生情感“在场”——“走近孔子”读写专题述要[J];江苏教育;2017年03期 |
11 |
常青;;浅谈高中选修语文课文中孔子“仁”的思想[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2期 |
12 |
梅庆吉;;追寻孔子的足迹——“跟着孔子去游学”项目研发纪实[J];中国教师;2017年09期 |
13 |
张晓婧;;一声喟叹 五味杂陈——浅析《论语》中“吾与点也”[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02期 |
14 |
李红云;;孔子礼学思想略论[J];文教资料;2017年05期 |
15 |
邵钰婷;;康德与孔子美学观念比较初探——基于康德《判断力批判》和孔子《论语》中美学思想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7年06期 |
16 |
胡可涛;;孔子思想的现代阐扬——陈大齐的孔子研究述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
17 |
郭俊楠;;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J];赤子(上中旬);2017年06期 |
18 |
王孟冬;苏旸;;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J];现代交际;2017年03期 |
19 |
黄云;;雏论孔子思想之逻辑建构[J];人文天下;2015年07期 |
20 |
黄盖;;孔子“天”的思想之哲学考察——以《论语》为中心[J];文化发展论丛;2015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