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
洗钱犯罪是20世纪50、60年代毒品犯罪、走私犯罪日益猖獗的产物,是毒品、走私、贪污贿赂等各种经济犯罪,尤其是有组织犯罪的润滑剂和“生命线”。洗钱犯罪通过洗钱技术将来自犯罪活动的大量非法收入的真实性质、来源、所在地、所有权或控制关系隐藏或掩盖起来,割断其与上游犯罪的联系,使之呈现出合法的可消费形式,以逃避追查并享受犯罪成果。现在,洗钱犯罪已发展成为一个有着高额利润的、复杂的犯罪领域,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因此,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洗钱活动予以高度重视,纷纷通过立法对其加以控制。
1997年3月14日,我国新《刑法》在第191条首次确立了“洗钱罪”,从而弥补了我国刑法原有金融犯罪罪名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空白。但是,由于我国在反洗钱立法方面才刚刚起步,在司法实践中鲜有案例,司法界对之也感觉陌生,缺乏相应的司法实践经验,加之洗钱犯罪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刑法学、金融学、犯罪学等交叉学科领域,而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反洗钱犯罪的专门立法和金融监管措施,使得我国的洗钱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尚处于摸索经验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参考与借鉴国际与国外各国在反洗钱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以推动我国反洗钱理论研究,加强我国反洗钱实践工作。
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专业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对洗钱犯罪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五部分,分别为:序言、第一章--洗钱犯罪的现状和特点;第二章--洗钱犯罪的典型模式分析;第三章--洗钱犯罪立法的比较研究; 第四章--洗钱犯罪的构成和认定;第五章--洗钱犯罪的防治对策;结论。
本文首先对洗钱犯罪现象进行全面考察,对洗钱犯罪产生的原因、演变及发展,洗钱犯罪的特点、运转及流程,洗钱犯罪的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大量专门WP=3性和非专门性的国际、国内法律文件中,分析概括出了有关控制洗钱犯罪的主要国际和国内的法律制度,并对我国洗钱犯罪的立法背景和新《刑法》第191条规定的洗钱犯罪的犯罪构成和定罪量刑加以分析和研究。通过介绍与研究当今世界反洗钱国际法规范的发展与各国反洗钱立法与实践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我国反洗钱立法与实践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建立和健全反洗钱的法律机制提出了实际可行的重要建议。在如何建立和完善控制跨国洗钱的法律机制的问题上,本文认为:反洗钱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加强对洗钱犯罪问题的研究;应将贪污贿赂等重大经济犯罪收益洗钱的法律控制问题纳入立法的议事日程;应完善我国的金融服务及立法,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在如何控制和预防洗钱犯罪问题上,本文认为,我国应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反洗钱刑事立法;加强反洗钱的专门立法;加紧成立反洗钱的专门机构 ;加强金融防范,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