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债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市场有效性理论由来已久,其最早可以追溯到Bachelier在1900年撰写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以及Coles在1933年对有效性的经验研究。Bachelier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随机游走假说(Random Walk Hypothesis,RWH),即商品的价格走势是随机的,不能预测。到了当代,Fama教授在197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使得有效市场理论得以全面建立,并掀起了市场有效性理论研究的热潮。
对证券市场弱式有效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模型可以采用,即公平博弈模型、随机游走模型和下鞅模型。其中随机游走模型理论比较成熟,实证检验方法也比较多。我们国内对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倾注于股票市场,大多采用的模型也是随机游走模型。但运用随机游走模型对我国可转债市场进行实证检验仍属鲜见。
本文通过序列相关检验法、游程检验法和方差比检验法对我国可转债市场2001-2005年指数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可转债市场总体上不支持随机游走假设;对各年度数据分别检验发现,我国可转债市场从无效到弱式有效的趋势仍不明朗。在此检验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力求找出造成我国可转债市场至今不能满足弱式有效的原因。为此本文从制约市场规模发展因素,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的结果,给出了构建我国有效的可转债市场体系的建设性对策。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我国可转债指数体系建设落后于市场,权威的、可以采用的只有天相可转债指数,且最小频度只能到日。对分年度天相可转债指数检验中样本量较小成为本文的一个缺憾。
|
|
|
|
1 |
朱艳芳;;可转换债券最优转换策略及其定价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2 |
王海燕;顾荣宝;;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赎回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3 |
曹雪平;;不同态势下基金风格和绩效[J];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