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研究
【摘要】:在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出发,基于京津冀区域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不足、合作化水平低等现存问题,以资源配置为切入点,研究京津冀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经济影响。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劳动要素配置扭曲测度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人力资本替代劳动要素,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京津冀劳动要素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实际配置量与优化配置量间的差异测度扭曲程度,有效地反映京津冀地区间劳动力市场流动状况,进一步探究人力资本配置扭曲对于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外,基于DEA-Malmquist方法估算京津冀劳动要素实际状态下和优化配置状态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其差异及所包含的经济意义;最终,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京津冀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因素。限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着重研究了1998-2016年京津冀劳动要素配置扭曲情况。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共得出四点结论:第一,北京对京津冀经济产出贡献持续下降,人力资本边际收益不断上升;第二,京津冀人力资本配置存在扭曲,优化配置提高了区域经济的总产出;第三,京津冀全要素生产率三年持续下降,优化后TFP明显上升;第四,三产占比、市场化水平和教育水平对要素扭曲均有显著负影响。为减少京津冀劳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壁垒,促进区域人才开发合作,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五点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建立促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制度,打破制度性障碍;第二,完善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促进区域人才合作交流;第三,加快京津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打破所有制歧视;第四,加大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第五,提高京津冀劳动力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