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翻译硕士专业的口译培养
【摘要】:翻译硕士是我国高校翻译教学中迅速发展的新专业,其培养模式值得学界深入探讨。本文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依据,基于拓展后的理论框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全国11所开设翻译硕士(口译方向)专业的高校学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从课堂教学、教学材料、师资配备、课外活动以及实习基地建设五个方面考察了该专业的培养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如何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应用于口译研究;2.中国大陆翻译硕士专业(口译方向)的培养现状如何,是否体现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翻译目的、情景语境、目标受众和译员职业性的重视;3.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中国大陆翻译硕士专业(口译方向)的培养有何启示。
研究发现:首先,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可以应用于口译研究。可行性体现在三方面:口译中的翻译目的、口译中的连贯原则和口译指令;其次,本文根据对11所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口译方向)高校的调查,发现不同学校由于项目特色、办学条件、教学资源、生源水平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所强调的概念体现程度有所不同;最后,本文将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应用于改进本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八点建议,涉及口译指令在口译培训中的应用、情景模拟形式多元化、口译教学材料多元化、系统性口译评估、招生选拔标准、双导师制的实行、口译实习基地的建设、专业特色和职业意识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