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倾销立法中的“损害”问题研究
【摘要】:反倾销实体规范当中一个重要的核心是“损害”问题的确定。而剖析是否造成“损害”,大的原则与步骤有三,包括确定“国内工业”的具体范围,测定损害法定的程度以及倾销产品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原则又引申出一系列核心的关键字,包括如“同类产品”、“国内工业”、“实质性损害”等。比较各国反倾销立法,尽管有“反倾销协议”的大原则,它们对于这些核心关键字的规定、解释和运用其实还是不尽相同的。进口国当局对倾销损害中一个关键字的判定享有灵活的尺度,这很可能导致倾销成立或者不成立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另外各国反倾销立法规定大都较为笼统,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弹性条款或某些不确定的因素,这种立法趋向既为各国灵活认定低价倾销、损害事实以及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公平公正适用反倾销法制造了困难。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