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改革的视域对我国预防腐败机制的探索
【摘要】: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国家的隐患。自腐败现象产生之日起,人们便寻求各种方式打击腐败、预防腐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腐败现象开始向高水平、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加强反腐力度、转变反腐方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强调“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
本文正是从制度改革的视域寻求建立我国有效的预防腐败机制,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发挥权力、法律和道德在反腐中的作用,压缩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本文的第一章重在阐述腐败与反腐败的相关概念,确定腐败的定义,探讨导致腐败的根源性因素及具体性因素;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建国后我国腐败现象的状况(1949年‐至今),并通过一些案例和数据分析了我国腐败状况的发展趋势和官员腐败的动机特征;第三章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依据前两章的内容,提出预防腐败有关制度改革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一章论述了进行制度改革、健全防腐机制所要遵循的透明性、具体性、竞争性和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