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对抑制和转换功能的影响:自我损耗的调节作用
【摘要】:在竞技运动中,高焦虑状态已然成为运动员正常发挥的隐形杀手。根据注意控制理论(attentional control theory,Eysenck,Derakshan,Santos,Calvo,2007)可知,焦虑会干扰个体注意控制能力,进而影响行为表现。而最近有研究(Englert,Zwenmer,Bertram,2015)发现,充足的自我控制资源可以充当缓冲剂,减轻焦虑对操作成绩的消极影响。此类研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将注意控制理论与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Baumeister,Vohs,Tice,2007)结合之后可以预测,状态焦虑干扰注意控制能力的抑制与转换功能,而自我损耗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预实验探讨诱发中国研究参与者自我损耗的誊写任务。对经典的英文E-crossing任务进行改编,将英文文章调整为中文文章,并要求参与者在抄写的过程中去除汉字最常用的笔画“横”,以诱发出因抑制习惯性反应而产生的自我损耗效应。结果发现:损耗组感知到的任务难度、努力程度以及自我控制均高于非损耗组,且Stroop反应时更长。实验一考察了状态焦虑对抑制功能的影响以及自我损耗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呈现噪音、电击以及任务成绩设置高压力情境,进而诱发参与者的状态焦虑。42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损耗组与非损耗组,并在高、低状态焦虑下完成反向眼跳任务,以获得抑制功能眼动指标——眼跳潜伏期与错误率。结果发现:状态焦虑干扰抑制功能(即高焦虑下,参与者的眼跳潜伏期延长);自我控制资源充足时,焦虑对抑制功能的消极影响降低(损耗组,在高焦虑时的眼跳潜伏期更长,而非损耗组,在高、低焦虑时的潜伏期差异程度较小)。实验二考察了状态焦虑对转换功能的影响以及自我损耗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同样通过噪音、电击以及任务成绩设置高压力情境,进而诱发参与者的状态焦虑。42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损耗组与非损耗组,并在高、低状态焦虑下完成混合反向眼跳任务,以获得转换功能眼动指标——眼跳潜伏期与错误率的转换代价。结果发现:状态焦虑干扰转换功能(高焦虑下,参与者的潜伏期转换代价更大);自我控制资源充足时,焦虑对转换功能的消极影响降低(损耗组,在高焦虑时的潜伏期转换代价更大,而非损耗组,在高、低焦虑时的转换代价无显著差异)。结论:1)状态焦虑干扰抑制与转换功能,这支持了注意控制理论,即高焦虑水平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2)自我损耗在状态焦虑与注意控制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这支持了将注意控制理论与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结合后做出的预测;3)本研究迁移到运动领域的意义在于,提示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与比赛中,应注意对焦虑水平的控制,还应重视对自我控制资源的预防或者补偿作用,保证比赛水平的正常发挥。
|
|
|
|
1 |
陈克娥;;大四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状态焦虑的关系研究[J];民族论坛;2010年04期 |
2 |
高隽;杨鹏;钱铭怡;邓天;;大学生演讲比赛选手的演讲状态焦虑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
3 |
贾爱萍,洪清华,洪芳坤;对考1000米前的状态焦虑与考试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8年03期 |
4 |
刘印凡;试析跨栏教学中学生状态焦虑的控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5 |
张予贺;金艳;郑希付;闫柯;周晌昀;;状态焦虑对条件恐惧习得和消退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4年03期 |
6 |
王淑珍
,王有智
,辛省平;应激情景对特质-状态焦虑及健康归因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9期 |
7 |
袁殷红;王健;;高三学生高考前状态焦虑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
8 |
李赢;赖青;陈欢;;音乐放松训练对护理技能竞赛选手竞赛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
9 |
梁九清;;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
10 |
何克;;焦虑的积极面和消极面[J];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01期 |
11 |
陈大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临场状态焦虑及其控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
12 |
王苑芮;孙丽婉;徐欣欣;;大学新生状态焦虑的原因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
13 |
祝蓓里,方媛;竞赛状态焦虑的强度和方向性及其与长跑成绩的相关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4 |
祝蓓里;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CSAI—2问卷)中国常模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年06期 |
15 |
赵广跃,宋国萍;睡眠剥夺对值班医生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
16 |
董守道,逯华,苗素菊;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焦虑状态的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02期 |
17 |
刘建辉,韩卫星;大学生考前焦虑状态的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9年04期 |
18 |
王浩,苗丹民,高立;不同性别及不同择业时期毕业班大学生的焦虑状态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
19 |
张向葵;田录梅;;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
20 |
袭开国;董博;崔诣晨;;贫困大学生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