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荣宝斋的变迁与转型研究
【摘要】:荣宝斋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西街19号,是一家经营文房用品的老字号店铺,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公元1672年,祖籍浙江的张姓人家在北京琉璃厂开了一家南纸店,取名“松竹斋”,由此便开启了一段传奇的经营之旅。光绪二十年(1894年),松竹斋因清末经济萧条的大环境和东家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但是同年,在掌柜庄虎臣的力挽狂澜之下,一家继承松竹斋的新店铺诞生,它就是“荣宝斋”。时至今日,荣宝斋已经驰名中外,但回首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荣宝斋不仅在绝境中谋求了生存的机会,而且最终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琉璃厂的金字招牌。本文拟对晚清民国时期的荣宝斋进行研究分析,探求并总结其在当时条件下经营与管理层面上的创新,进而得出对当今画廊经营的启示意义。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概述松竹斋的经营范围与效益,分析其在晚清时期破产的原因,由此引出荣宝斋的出现。第二章以荣宝斋首任经理人庄虎臣为核心,阐述其巧用策略延续老店经营,以及其创新性开辟多项业务,为荣宝斋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章结合民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论述庄虎臣的继任者王仁山的经营策略。这一时期王仁山先后运用四种经营管理措施,使荣宝斋在经营效益上达到全面繁荣。本章作为全篇的写作重点,将分别阐释这四种经营方式,介绍荣宝斋在此期间的收藏情况,并将荣宝斋与美国最成功的画廊之一——高古轩画廊作对比,发掘二者在经营方式上的异同。第四章探讨抗战和解放战争接踵而至,在连年的战乱环境下,荣宝斋的生存条件极为艰辛。最终经过多方的积极努力,荣宝斋在建国初期完成了公私合营,开启了一段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