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世界经验及其意义的建构
【摘要】:
本文是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L中学一位高中美术教师Z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方式获得其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的大部分课堂资料作为分析素材,而进行的一项个案研究。
本文以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美术课程的价值为基础,把对个体情感个性、审美感知、文化参与和交流作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完成个体经验构建的目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Z及其学生的对话性学习的描述和分析,批判地吸收了杜威、维果茨基等学者关于个体与情境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建构主义应用于美术课堂的相关教学问题。文章通过两条线索展开论述:其一,探讨学生的个体经验成长,从作品情境、创作情境和故事情境出发对学生呈现出来的状态进行分析;其二,对Z的教学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及职业状态进行反思。结合这两方面的考察,本文分析了Z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成长过程;通过对Z的一堂公开课教学过程的描述,展示并探讨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专业化成长途径。本文认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话学习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理念;对话学习既在情境中展开同时又创造了情境。本文撷取了若干则课堂教学实例,籍以呈现教学对话过程中参与个体的状态,并通过笔者的初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人士对美术课堂教学的更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