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女官研究
【摘要】:女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宫廷制度。女官之设,既是为了服务宫廷的需要,以保障皇权的正常运转,也蕴含了帝王对拥有一个雍肃和睦、井然有序的后宫的设想。明朝在建国伊始就很重视女官的设置,经过洪武一朝的三次更定、完善,终成一代之定制。此后,女官制度又随皇权的更迭和时局的变化多有损益更张。因此,本选题对明代政治史、宫廷史以及女性特殊群体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对女官的采选标准变化、职能设置、宫廷生活及女官制度在明代的嬗变进行探究,以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女官这一宫廷中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宫闱中的工作、生活情况,探索专制皇权下这一制度发展运行的轨迹。
第一章梳理明代女官采选之概貌,从年龄、容貌、学识、籍贯等方面分析女官采选标准的变化,对比前后期采选程序和采选影响的差异。明前期,注重女官的学识、品行,多选择年龄较大的无夫妇人。中后期,专门针对女官的采选很少。至嘉靖年间,女官采选标准已完全不遵循明前期所定之标准,与普通宫女采选无异,所选女子皆为少女,学识素养亦不作要求。
第二章对洪武年间女官制度的三次更定后的机构设置、人员比例、职能分工进行分析,对六局二十四司及宫正司的日常具体职掌进行考证。除日常职掌外,女官在国家重大典礼仪式中亦担负职责,如在皇室婚礼、册立仪和中宫朝仪及亲蚕礼等均扮演重要角色。如此,则可以更全面了解女官在典礼仪制中的分工、职能、及发挥的作用。
第三章从女官的服饰、饮食医药、住与行、闲暇牛活及最终归宿几方面分别叙述她们在宫中的生活。作为后宫中地位低于妃嫔而高于普通宫女的女性群体,女官的衣食住行既体现有别于民间的皇室特色,又需符合宫廷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同时亦兼具宫廷女性生活的共同特点。
第四章通过皇帝、皇后、宦官这三类在宫廷中与女官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对女官的影响,探究女官制度在明代的嬗变及影响因素。女官的机构设置至明末仍然存在,但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宦官权势的膨胀,女官职权被侵夺、体制被破坏当确有其事。明初,皇后地位尊崇,能够支持女官发挥其职能作用,而中后期则多有皇后地位下降,妃嫔僭越之事发生,女官只能听之任之,无法履行职能,匡正后宫。女官虽有御前伴驾之职,但从无置喙政事之权,女官制度为辅助皇权运行而生,能否平稳延续,职能能否正常行使,固然与宦官、皇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终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受皇权的左右。
任何一项宫廷制度都是帝王制度的衍生,都与专制皇权紧密相连,后宫真正的主宰是皇帝,后宫人物的命运变迁,相关制度的发展嬗变皆受皇权掌控。所以对于明代女官这一宫廷女性群体的研究,对于女官制度创立、发展、嬗变的探索,不仅是对后宫女性研究和后宫制度研究的丰富,亦为探究明代专制皇权的发展运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