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罗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与林地碳储量的变化研究
【摘要】:CO2浓度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正威胁着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的碳库,其碳储量分配的动态变化影响着全球碳循环的平衡,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分配具有重要的影响,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使大气CO2浓度增加的最主要的人为活动。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的碳汇贡献率不仅可以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对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和评价了人工林、神山和荒山三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其生态系统碳汇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少数民族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保护森林、维持生态平衡和增加碳汇方面的作用,对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恢复生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工林、神山和荒山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样地对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碳储量的分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同时通过访谈形式对神山进行了民族志调查,主要结论如下:
1.植被组成与结构
样地调查共记录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数为64种,隶属于42科63属;其中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植物有37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植物有34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植物有34种。神山植被物种数为35,隶属于20科34属;荒山植被物种数为32,隶属于21科32属。植被丰富度计算结果表明,荒山最大,其次为神山和马尾松人工林。
三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人工林植被的垂直结构较为明显,从上到下依次表现为:乔木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人工林植被生活型的构成以高位芽为主。
2.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分别为135.61t·hm-2、144.3t·hm-2和87.54t·hm-2。三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平均值均低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储量(258.83t·hm~-2)
乔木层是人工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库。广西罗城县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的乔木层碳储量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其中马尾松林乔木层的碳储量为0.45~106.47t·hm-2,杉木林为0.18~87.44t·hm-2,桉树林为2.68~31.62t·hm-2。乔木层碳储量大小依次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桉树林。除了幼龄林乔木层的碳储量较低外,其他林龄的乔木层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中的贡献率较高,占其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比例为28.22%~62.43%。
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碳储量分别为0.39~1.67t·hm-2、1.34~3.14t·hm-2和0.83~3.93t·hm-2,占其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0.23%-3.73%。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为1.5~2.55t·hm-2、1.95~16.04t·hm-2和0.85~2.36t·hm~-2,占其总碳储量的0.85%-10.86%。在林下植被层和地被层中,杉木枯落物碳储量最高,马尾松林下植被碳储量最低。与乔木层和土壤相比较,林下植被和枯落物的碳汇贡献率较小。
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的土壤碳储量分别为74.13t·hm-286.48t·hm-2和62.95t·hm-2,占其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0.6%-76.96%,在0-60cm深度范围内均随着土壤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三者0-2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41.24%~62.54%,可见土壤碳储量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表层土碳储量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3.神山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广西罗城神山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为137.06t·hm~-2。其中乔木层的碳储量为35.41t·hm-2,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5.83%;灌草和枯落物碳储量分别为2.81t·hm-2和2.24t·hm-2,占总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05%和1.63%;0-20cm土层土壤碳储量为41.01~88.92t·hm-2,20~40cm土壤碳储量为33.19~47.4t·hm-2,土壤总碳储量占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0.48%。
神山生态系统土壤和乔木层是神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的碳库,其中土壤碳储量是乔木层的2.73倍。
4.荒山生态系统的碳储量
广西罗城荒山生态系统包括荒山灌草地生态系统和荒山草地生态系统,其中荒山灌草地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为126.53t·hm-2,荒山草地生态系统为60.93t·hm-2。
荒山灌草地灌草和枯落物的碳储量分别为8.43和0.32t·hm~-2,草地为1.86和0.44t·hm~-2。荒山灌草地和荒山草地的土壤碳储量分别为117.78和58.63t·hm-2,占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的93.08%和96.23%。
荒山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土壤,灌草地和草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是其地上植被碳储量的13.15和25.49倍。
5.人工林、神山和荒山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比较
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碳储量分别高于神山,神山和荒山灌草和枯落物碳储量则分别高于马尾松、杉木和桉树人工林,神山土壤碳储量高于荒山、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但低于杉木林。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多数林分(杉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和马尾松近熟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均高于神山,由于其幼龄林的存在,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储量略低于神山。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高于荒山。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低于荒山和神山,归因于其树龄小导致的乔木层碳储量低。
6.神山保护的民族生态学调查
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访谈和关键人物访谈,结果表明广西罗城四堡村的村民通过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万物有灵的朴素意识来保护神山的自然植被,使处于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神山森林生态系统得以很好的保存至今,这对村社水平的森林植被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国家政策也影响着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采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和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汇项目与村民保护神山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会是保护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又使村民受益的好方法。
|
|
|
|
1 |
曹丽花;赵世伟;;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2 |
王兵;魏文俊;邢兆凯;李少宁;白秀兰;;中国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
3 |
刘婷婷;陈军;庄建磊;关文彬;;杨树人工林生物量及其碳储量的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8期 |
4 |
靳爱仙;周国英;史大林;阎瑾;;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密度控制图的编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
5 |
王佳丽;黄贤金;陆汝成;肖思思;郑泽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脆弱性评估——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碳储量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4期 |
6 |
张洪武;罗令;牛辉陵;邓宏兼;边禄森;侯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方法综述[J];陕西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
7 |
刘正刚;洪祖荣;;华西雨屏区退耕还林地杂交竹林碳储量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
8 |
焦燕;胡海清;;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
9 |
闫平;冯晓川;;原始阔叶红松林碳素储量及空间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10 |
周国逸;;广州市林业碳汇措施——从近10年森林碳汇动态谈起[J];中国城市林业;2007年06期 |
11 |
应天玉;李明泽;范文义;;哈尔滨城市森林碳储量的估算[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12 |
李跃林,彭少麟,赵平,任海,李志安;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
13 |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张国庆;;四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
14 |
丁圣彦,梁国付;近20年来洛宁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动态变化[J];资源科学;2004年03期 |
15 |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6 |
刘广文;;森林与碳循环[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9期 |
17 |
刘其霞,常杰,江波,袁位高,戚连忠,朱锦茹,葛滢,沈琪;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
18 |
闫平;王景升;;森林火灾对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碳素分布及储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9 |
王涌翔;魏晶;吴钢;姜萍;王宏昌;;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动态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7年02期 |
20 |
熊咏梅;;城市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J];广东园林;2008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