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条格》编纂背景分析及若干条例考释
【摘要】:
《至正条格》是元顺帝时期官方纂修的法令文书的汇编,是书纂修始于后至元四年(1338),于至正五年(1345)修成,并于次年(1346)颁行。全书包括制诏、条格、断例三纲,至正六年颁行的是其中条格与断例两部分。此书久已亡佚,史籍对其记载颇为简略。
2002年,韩国庆州发现是书残本,经过整理之后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于2007年出版,分为影印本和校注本两册,学界得以知其原貌。
本文通过对《至正条格》收载的具体条例的研究,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史料价值。文章同时借鉴了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等学科的方法。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至正条格》发现过程予以介绍并叙述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章,简要述及《至正条格》编纂的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此书编纂的政治背景作一梳理。对史籍载录的涉及此书具体编纂人员的史料进行考订。
第二章,介绍《至正条格》的体例,并对“断例”部分的篇目体系及其收录的“条文”的性质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以书中收载的具体条文为例,分析《至正条格》的内容特征。
第三章,在充分吸收学界先贤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史籍的相关史文,对此书“条格”及“断例”两部分收录的若干条例进行考释。
小结部分,总结全文,重点指出本文撰写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