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亲属称谓制度研究
【摘要】:
回族亲属称谓作为表示其亲属关系的特定名称,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反映出回族的社会结构、习俗、价值观念等。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能折射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从三个方面对回族的亲属称谓进行分析:第一,应用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关于亲属称谓的8个范畴对回族亲属称谓的结构和类型进行描述分析。第二,通过对四个调查点的回族亲属称谓进行比较,发现在不同地区,回族亲属称谓存在较大差异。第三,对同一地区的回汉亲属称谓进行比较,分析回汉亲属称谓的异同,认为在同一地区,回汉亲属称谓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
通过分析,对回族的亲属称谓的特点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认为回族亲属称谓体系、类型等方面与汉族亲属称谓体系是一致的,是一种以父系为主、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亲外疏的亲属称谓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称谓体系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语言因素、历史上回汉通婚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对回族亲属称谓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后,笔者以亲属称谓为切入点,从整体上探讨它所反映出来的回族文化特点,不同地区回族亲属称谓的差异性,是回族文化地域性与多元性的反映;同一地区回汉亲属称谓的异同,体现了回族文化与汉文化“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特点。同时,笔者认为,亲属称谓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回族认同的一种文化表述,反映了回族的多元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