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穷竭制度研究
【摘要】:
从1709年英国《安娜法案》的制定到现代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迅猛发展的300多年间,版权法中诸制度无不经历着权利观念的变化、法律制度的变迁,版权领域中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也不断地在利益天平的两端此消彼涨,限制与反限制是近代著作权法的内在要求,而平衡精神则成为贯穿近代著作权法的宗旨和灵魂。版权穷竭制度正是著作权法平衡精神的体现和弘扬。制度虽小,却凝聚着人类智慧与理性的精华,闪烁着公平正义的光芒。
本文从版权穷竭的制度设计价值入手,对这一制度进行纵向梳理,把握理论命脉,进行横向比较,剖析差异所在。在理性考量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立法中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以尽绵薄之力。
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
前言部分简要说明了研究版权穷竭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正文部分共分五章。
第一章版权穷竭制度概述。这一部分中,笔者首先阐述了版权穷竭的涵义与特征。然后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揭示了平衡精神是版权穷竭的灵魂, 通过对四种学说的评价探寻版权穷竭的本质,从而引申出知识产权与物权的关系这一理解版权穷竭的关键。
第二章版权穷竭的溯源与变迁。这一部分从版权穷竭产生的制度背景入手,探析了版权穷竭的哲学基础,然后,沿着版权穷竭发展的历史线索,回顾了版权穷竭从判例法到成文法的演变,同时,从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揭示了版权法中限制与反限制这一永恒的主题。
第三章版权穷竭的适用。笔者首先对作品出租权、作品追续权以及数字传输在版权穷竭原则中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版权应用中的权利穷竭与双重保护问题以及版权穷竭与销售契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四章版权国际穷竭与平行进口。这一部分,笔者介绍了平行进口含义与特征以及西方主要国家对版权产品平行进口的立法及判例,然后从法律与经济贸易层面对平行进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评价。
在论文最后一章,笔者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版权穷竭进行深入研究与比较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与判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结语部分笔者再次强调了研究版权穷竭原则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