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的渐进式政治改革
【摘要】:
张之洞是晚清一位著名的重臣与能臣,晚清时期,中国内忧外患交加,中西文化激烈交锋,张之洞可以说是古今中西大交汇的晚清社会的产儿,张之洞的政治思想正是在这种波澜重重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因此,这种政治改革思想是不可能离开这个时代的背景的。
张之洞生于道光十七年,历经道、咸、同、光、宣五朝。早年曾经从师于同治中兴的名臣胡林翼,深受胡林翼的影响,一生都以胡林翼为楷模,重儒尊教,一时之间,成为士林翘楚。张之洞的父亲张瑛清廉自律,一生洁身自好,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在父亲的影响下,张之洞养成了廉洁奉公的品性,究其一生,张之洞为官清廉,人品端正,他死后连入葬的钱都没有,还是他的学生为他凑的钱才得以入殓。
从张之洞一生为人做官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张之洞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张之洞并不保守,相反,张之洞锐意改革,是满清晚期政坛上的一位卓越的政治改革家。道光年间,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曾有过的冲击,鸦片战争爆发。英伦的炮火轰开了中国封闭了数千年的关隘,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有一部分先进分子不断探索民族的出路,形成了一股经世思潮。张之洞受这种经世思潮的影响很大,入仕之初,其经世致用的思想就有所体现。后来在地方任督抚多年,这种思想就越发成熟。“百日维新”期间,张之洞著成令世人瞩目的《劝学篇》,公开与康有为、梁启超抗衡。《劝学篇》是晚清知识分子“中体西用”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在当世不愧是满清政府最合适的政治改革思路之一。
张之洞一生对满清政府的影响很大,他创办了中国的重工业,与袁世凯、张百熙等人废除了科举制度,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贡献尤为巨大,晚年又促成了清政府形成预备立宪的局面。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在湖北试行了十年新政,使得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重点城市。张之洞是个实干的政治改革家,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颇有成效,一时之间深受中外关注。
本文着力于研究张之洞的政治改革思想,在对张之洞的教育背景、历史背景的研究的前提下,深入的分析了张之洞政治改革思想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剖析了张之洞的这种“体制内的渐进式政治改革思想”的内涵,并在参阅大量的史料的基础上,认真的
分析了张之洞的政治改革思想的影响,综合评估张之洞的政治改
革思想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