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演变之分析
【摘要】:
中国对南海及散布于其中的四大群岛拥有主权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上,美国也曾经承认这一点。在冷战时期,基于在东南亚地区遏制中国的需要以及之后的“联华制苏”战略,美国的南海政策也经历了从“阻止中国进入南海”到“在南海问题上坚持中立立场”的转变。
冷战的结束使中美“准战略同盟”的关系不复存在。伴随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美国的南海政策也经历了持续的变动。在确定南海对美国的利益至关重要之后,美国开始积极关注南海争端可能对美国带来的影响,并放弃了原先的“完全中立”政策。从1995年开始,美国逐渐在南海地区扮演具有明显倾向性的“平衡者”角色,随后积极扩大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存在,并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事实上形成了针对中国的联盟。为将当前的南海主权多元化的格局固定下来,并防止中国在南海地区获得优势,近年来美国的南海政策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干涉倾向。
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美国根据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基于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的认识、南海日益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在经济上对该地区的依赖以及维护自身在其盟友之中的信誉等诸多因素,美国形成了当前的南海政策;而且由于上述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美国的南海政策在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其针对中国的干涉倾向还可能增强。
美国当前奉行的南海政策对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它刺激了东南亚相关国家进一步占据南海的野心,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提高了中国维护自身海洋权益的成本,使中国收回被占岛礁的难度更大,并且使中美在台海问题之外又多了一个冲突焦点。
针对冷战后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动,中国应该进一步明确宣示对南海的主权,引导美国参与中国对南海的开发进程,尊重美国在该地区的航行自由等合法权益,避免将收回南海主权与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相联系,将南海主权争端限制于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范围之内,避免与美国在南海的直接对抗,并尝试联合台湾共同捍卫中国在南海的权益。通过上述政策,中国可以将美国南海政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