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细乳液聚合及其在纳米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以环己烷为连续相,Span 80为乳化剂,NaCl为助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的反相细乳液聚合,并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深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聚合前后粒子尺寸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相细乳液聚合前后珠滴尺寸主要是由乳化剂用量、超声功率和油水相比决定,其他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在对丙烯酰胺反相细乳液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采用双反相细乳液法制备了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用动态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反应过程中体系的状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小珠滴之间的Ostwald熟化效应引起的,大小珠滴粒径差在双反相细乳液体系中极为重要,若要得到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必须合理控制珠滴的离子强度和粒径范围。
双反相细乳液是一种很好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工作用双反相细乳液法成功制备出PNaAA@Fe_3O_4纳米复合微球。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由于细乳液具有良好的包覆性能,可以先通过包覆功能性纳米粒子,然后再通过双反相细乳液法在所得纳米粒子的表面生成另一种纳米粒子,由于其不受静电力、氢键、化学键等作用力的限制,应用范围更广,是一种制备纳米粒子,尤其是多功能纳米粒子的有效方法。本工作还用双反相细乳液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PAM@CdS纳米复合材料,双反相细乳液技术有望在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
|
|
|
1 |
刘宇,丁新更,谢飞,陈日新,杨辉;细乳液聚合法制备硅丙乳液[J];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11期 |
2 |
谭必恩,张洪涛,胡芳,李建宗;氧化-还原低温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共聚合动力学与成核机理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0年02期 |
3 |
陈建;张培盛;于贤勇;李筱芳;陶洪文;易平贵;;一步法制备新型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1年01期 |
4 |
李洁爱,余樟清,倪沛红,朱秀林;复合乳化体系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共聚合中的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2004年03期 |
5 |
孙继昌;樊丽君;高凯;杜存锐;;特种涂层乳液的合成与应用[J];染整技术;2008年03期 |
6 |
郭小丽;邱俊英;安璐;易昌凤;徐祖顺;;微波辐射细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4期 |
7 |
张震乾;吴海银;;以预聚物为助稳定剂的细乳液聚合[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8 |
张震乾;吴海银;包永忠;翁志学;;以含氟预聚物为助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J];化工学报;2009年02期 |
9 |
倪沛红,李洁爱,余樟清,路建美,朱秀林;乙烯基硅橡胶为助乳化剂的MMA/BA细乳液共聚合——水溶性引发体系[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
10 |
刘涛;李忠辉;吴秋芳;马新胜;;细乳液聚合法可聚合乳化剂制备高稳定性纳米色料的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S1期 |
11 |
连虹艳;沈忠;周艺峰;聂王焰;;马来酸类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其在细乳液聚合中的应用[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9年04期 |
12 |
宫理想;吴文辉;;细乳液聚合法合成大粒径羧基丁苯胶乳[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01期 |
13 |
吴晓庆;王红娟;;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细乳液的研究[J];辽宁化工;2011年01期 |
14 |
邵亚军,倪沛红,纪晓丽,余樟清;β-CD存在下MMA细乳液体系的RAFT聚合[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5 |
李新武;邹其超;周娟;张世玲;武利民;;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八异辛基倍半硅氧烷复合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6年03期 |
16 |
王娟;徐甦;;通过细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自交联型有机硅乳液[J];胶体与聚合物;2006年03期 |
17 |
乔晋忠;张巧玲;程原;;细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乙烯醇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7年02期 |
18 |
李淑娟;刘祥萱;王煊军;;细乳液聚合包覆无机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7年02期 |
19 |
戴建才;石莹;詹晓力;陈丰秋;;细乳液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05期 |
20 |
庞久寅;王春鹏;储富祥;林明涛;;改性二氧化硅-丙烯酸酯杂化细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