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气敏传感器NO_2气敏性能改进研究
【摘要】:多孔硅具有良好的绝热性、低温下的气体敏感性、发光特性以及电绝缘性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传感器中。随着微机械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孔硅在MEMS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双槽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主要通过两种手段对多孔硅气敏元件的性能进行了改进,一种采用紫外光辐照的方式;一种采用传统的掺杂工艺,并分别对两种手段对多孔硅气敏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多孔硅在传感器件中更广泛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紫外光辐照下,多孔硅气敏元件的初始电阻快速下降,其中腐蚀电流密度为80 mA/cm~2的多孔硅电阻变化最大,这主要由于其在三种样品中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光生电荷效率越高,对紫外光照的响应也就越强。
多孔硅气敏元件在室温下对NO_2具有气敏性能,并且随腐蚀电流密度的增加,即孔隙率的增加,对NO_2的灵敏度越高,响应恢复特性也越好。当由紫外光辐照时,样品对同浓度的气体气敏性能都有所改进,这要归因于表面光生载流子参与了表面吸附脱附反应,提高了多孔硅的气敏性能。
在多孔硅表面使用反应磁控溅射法进行TiO_2或WO_3掺杂,形成多孔硅气敏元件,制备的样品呈现疏松的表面形貌,存在大量相互连贯的沟道结构,在多孔硅表面掺杂少量TiO_2或WO_3后大幅改进了其灵敏度和响应时间,WO_3对多孔硅气敏性能改进最大,经WO_3掺杂后的样品在常温下对浓度为2 ppm的NO_2的灵敏度达到27.8,响应时间约为5 s。但是,响应时间变快伴随着恢复时间增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P212;TN304.12
|
|
|
|
1 |
叶伏秋;低TCR锰铜薄膜的制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2 |
陈庆连,陈长琦,王君,方应翠,王旭迪;DC反应磁控溅射制备VO_2薄膜及XPS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
3 |
李伟,焦清介,李国新,刘淑珍;真空蒸镀炸药研究[J];火工品;2000年04期 |
4 |
杨毅;刘宏英;姜炜;李凤生;;纳米膜复合技术进展[J];化工文摘;2005年04期 |
5 |
张浚源;陈峰;孙伟中;吕晓丹;贺平逆;苟富均;;Ar射频放电特性随时间演化的PIC/MCC模拟[J];核技术;2012年01期 |
6 |
韩杰才;李晓海;陈贵清;孟松鹤;;EB-PVD制备箔材的厚度均匀性研究[J];航空材料学报;2006年01期 |
7 |
李远光,钟菊花,刘关松,刘成林,张兆奎;SnO_2·ZnO纳米微粒/硬脂酸交替L-B膜的制备及结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
8 |
穆长生,张辉军,温殿忠;应变式钢杯压力传感器的多层介质膜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
9 |
王必本,王万录,廖克俊,肖金龙;负衬底偏压增强离子轰击对金刚石核化影响的理论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0 |
储志强;;国内外磁控溅射靶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