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演弯及其水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在自然情况下,河流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此外,当受人工建筑物干扰时,河流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在自然情况下或者因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河道变化称之为河道演变。
河道演变是水流和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条河流都包含水流和河床这两个矛盾的方面,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水流和河床的相互作用通过它们之间的泥沙交换来实现,所以河道演变的基本规律又是以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
弯道可以看成是组成河流的最基本的单元,弯道水流运动与河床变形是河流动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河弯的演变特性的研究既是对弯道水沙运动的规律的探索,同时也是预测河道弯曲摆动的主要依据。弯道岸线的演化发展不仅与河岸的侵蚀和崩塌有关,也涉及到河岸抗冲能力的问题,这是河弯演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数学模型和系统模拟已越来越多的被用来研究这一理论。
本文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1、通过对河弯演变特性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本文的研究工作。
2、借助自然模型实验方法,利用物理模型实验来探讨不同条件下引发河流弯曲摆动的特点。
3、建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和河岸稳定性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利用Fortran编程语言对河流的弯曲演变进行数值模拟。
4、通过模型实验的实测资料对数学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跟实测吻合较好,这也说明了模型是正确的,合理的。
|
|
|
|
1 |
曹叔尤,方铎;河流动力学进展[J];水科学进展;1992年04期 |
2 |
曹叔尤;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基本问题研究的现状与任务[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年01期 |
3 |
王振东;论河弯水流的运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
4 |
张植堂,林万泉,沈勇健;天然河弯水流动力轴线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84年00期 |
5 |
姚仕明,张玉琴;弯道推移质泥沙运动特性及其对河道演变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3期 |
6 |
熊治平;我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03期 |
7 |
尹则高;;多媒体课件在河流动力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8 |
方荣杰;代俊峰;;《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2期 |
9 |
代俊峰;郭纯青;方荣杰;张红艳;;体现岩溶地下河特色的河流动力学教学内容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2期 |
10 |
姚仕明;张超;王龙;王兴奎;;分汊河道水流运动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3期 |
11 |
高志斌;段光磊;;边界条件对三峡坝下游河床演变影响[J];人民长江;2006年12期 |
12 |
黄国鲜;周建军;;复杂边界下三维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J];水力发电学报;2007年04期 |
13 |
周银军;陈立;孙宇飞;程伟;;河床形态冲淤调整的分形度量[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08期 |
14 |
韩明辉;泥沙及河流动力学研究专题论文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4年01期 |
15 |
殷瑞兰,刘莉莉;力学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J];力学与实践;1998年03期 |
16 |
汪富泉,李后强,艾南山,刘兴年,丁晶;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中的分形与自组织[J];大自然探索;1999年03期 |
17 |
郑钧;孙砚方;王兴奎;徐元平;;都江堰卵石推移质输沙规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3期 |
18 |
何文社;曹叔尤;袁杰;戴会超;;非均匀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年06期 |
19 |
林承坤,陈钦鑾;下荆江自由河曲形成与演变的探讨[J];地理学报;1959年02期 |
20 |
孙砚方;刘道国;徐朝东;王兴奎;;都江堰凤栖窝河段淘淤规律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