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及其评估方法研究
【摘要】:伴随着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诸多崭新而又紧迫的问题:建筑年久失修、不当改造、房地产开发、人口密度过大、功能老化、设施不足、生活环境恶化、小汽车的普及、游客大量涌入等等。面对这些现实的压力,历史文化街区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引用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中,目的在于确定街区内部人类活动和发展的限度,一旦超过既定的量,街区的基本特征将会发生变化。本文建构了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容量研究的理论框架,运用环境容量的观点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系统内部复杂的环境、经济、社会问题,以量化分析的方法,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方法与数据支持。将天津五大道地区作为典型案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容量理论进行验证,并且提出五大道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法,借助空间句法软件、图底关系等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应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人的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同时借鉴环境工程、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方法。
本文创新点在于:首次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应用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研究,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容量的概念;建立评定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容量的方法,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及其规划评估提供一个实效的工作框架,成为规划的有效起点和评估的有力依据;借助空间句法软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环境容量是可持续框架下对历史文化街区环境进行评估的一种有效工具。环境容量研究本身并不产生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规划方案,但可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性发展规划的战略起点,并且可以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环境容量研究应用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几个关键性结论:必须关注累积效应及间接效应,采取“预防措施”;在研究中应给予知觉研究以及街区的未来定位以相当的权重;研究的目的是为战略性的更新策略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984.114
|
|
|
|
1 |
郎振亮,王晓梅,张飞虎;北京市地价构成及地价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京房地产;1995年01期 |
2 |
石强,贺庆棠,吴章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3 |
石强,吴章文,贺庆棠;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影响的综合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4 |
石强;贺庆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5 |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曹利军;论城市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6 |
吴殿廷,李东方;层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进的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7 |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
8 |
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
9 |
薛联青,吕锡武,崔广柏;复合生态系统非线性累积效应响应因子的阈值模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
10 |
傅湘,纪昌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