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建模研究
【摘要】:本文致力于功率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建模研究。从干扰源、干扰耦合路径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了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的耦合机理,建立了传导电磁干扰的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1.基于非对称规则采样策略,构建了功率变换器相应的差模和共模电磁干扰源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了频域计算,从而导出了相应的干扰源频谱。对共模及差模干扰分布在变换器开关频率及其倍数附近的规律进行了概括,而后在不同的调制比下,对传导电磁干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2.对功率变换器主电路部分的高频寄生参数进行了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实测相结合的方式提取了电路中的寄生参数。研究了变换器中共模、差模传导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建立了包含高频寄生参数的传导电磁干扰耦合路径的精确模型。使用频域计算的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干扰频谱。
3.通过引入“影响因子”的概念来评估不同寄生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整体电磁干扰性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据此构建了精度较高的简化的电磁干扰耦合路径模型。根据已建立的精确模型,使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各个参数变化下的系统整体电磁干扰的变化规律,找到了当整体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系统电磁干扰的最大变化阈度,并以此为基准对各个参数分别进行分析,找到了其各自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的“影响因子”。由于各个寄生参数在不同频段内对系统电磁干扰的影响程度不同,该部分根据所得到的影响因子规律表对系统的主导寄生参数进行了分组、分频段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参数对差模和共模干扰的“影响因子”不尽相同,差模和共模干扰的主导寄生参数也有较大区别。基于相应的定量分析,最终建立了较为精确且简化的干扰耦合路径模型。
设计实验,以一台大功率变换器为研究对象对干扰耦合路径的精确模型和简化模型分别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建带寄生参数的精确模型的预测结果大大优于不带寄生参数时的预测结果;而相对于精确模型,所建简化模型的计算量的降低比率高于精度的损失比率。
|
|
|
|
1 |
孟进,马伟明,张磊,潘启军,赵治华;变换器传导电磁干扰集中等效模型参数估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6期 |
2 |
孙冠群;钱晓耀;林辉;齐蓉;;开关磁阻电动机新型功率变换装置[J];伺服控制;2007年04期 |
3 |
高树城;;变换器式电表[J];电测与仪表;1969年12期 |
4 |
张保平;;开关磁阻电动机与功率变换器[J];电工技术;1997年04期 |
5 |
闫广涛;段承先;马春燕;;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5期 |
6 |
范冬;邓智泉;杨钢;曹鑫;王晓琳;;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功率变换器研究[J];微特电机;2007年05期 |
7 |
程强;诸嘉慧;方进;;硬件锁相技术在高温超导功率变换器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08期 |
8 |
高琳;丁文;梁得亮;刘元江;莫会成;;开关磁阻起动/发电系统功率变换器传导EMI建模研究[J];微电机;2010年12期 |
9 |
孙冠群,林辉,齐蓉;一种新型四相SR电机功率变换器的分析与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
10 |
Fréderic Sargos;;风力资源-用于风机房功率变换器上的电力电子技术[J];电力电子;2005年04期 |
11 |
付明;张东来;王宏;;太阳能功率变换器并联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9年12期 |
12 |
李天博,杨泽斌,孙运全,张新华;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4年05期 |
13 |
杨力军;;一种软开关大功率变换器的原理与仿真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14期 |
14 |
王宏华;;风力发电技术系列讲座(2) 风力发电机及其功率变换器的发展现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年02期 |
15 |
崔建锋;黄文力;孙标;;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0年10期 |
16 |
;硅二极管变换器式功率表[J];电测与仪表;1970年Z3期 |
17 |
邵学飞,李威强;开关型电源变换器调制方式比较[J];电力电子技术;1994年03期 |
18 |
李声晋,励庆孚,卢刚;开关磁阻发电系统数学建模[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4期 |
19 |
苏毅;;基于某重型商用车42V稀土永磁ISG的控制研究[J];汽车科技;2006年05期 |
20 |
樊继东;李春和;;一种SRD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研究及仿真[J];微特电机;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