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型聚合物分子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摘要】:添加柴油降凝剂生产低凝柴油,可使部分蜡油馏分深度切割成为柴油馏分,拓宽了柴油馏程,节约了资源;同时具有操作灵活简便、费用低、见效快,保留高十六烷值的蜡组分等特点,是一种增产高品质柴油的有效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炼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乙烯—醋酸乙烯(EVA)类柴油降凝剂进行了合成与降凝效果研究,获得了该类聚合物的合成规律,初步考察了其降凝效果,为实验研究该类降凝剂作用机理提供了实验样品。
通过对柴油低温析蜡过程中蜡晶形貌观测、柴油降温过程的DSC测量和蜡晶的XRD研究,从实验的角度对该类降凝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该类降凝剂的降凝机理为共晶和吸附共同作用,为该类降凝剂的分子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基础。
采用密度泛函、半经验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直接从微观上对EVA类降凝剂分子与烷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蜡晶晶面上的吸附能和吸附规律等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其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增加了分子的局部刚性,而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与烷烃分子保持了很好的亲和性,从而使其可以进入蜡晶格形成共晶。在各种乙烯—醋酸乙烯—丙烯(EVAP)降凝剂中,当EVAP酯含量在30%左右,且在每个链段含有一个靠近酯基的甲基支链时容易在蜡晶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
根据分子模拟和初步降凝实验结果,降凝剂EVAP是降低冷滤点效果最好的降凝剂。因此,对分子设计的EVAP降凝剂进行了实验合成,并进行了放大实验和工业生产;将工业产品在我国部分炼厂进行了工业应用,获得了较其它降凝剂更好的降低冷滤点的效果。
为了使工业应用EVAP进行加剂低凝柴油的生产更为方便,针对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的工业应用情况,以五种组分柴油的质量百分组成、粘度、折光指数、馏程宽度、冷滤点及降凝剂加入量共26个参数为输入节点,隐含层50个神经元,调和油冷滤点为输出层节点,构成神经网络,且设定MSE为0.5℃时,对空白与加剂调和柴油冷滤点的预测结果最好,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较好地指导工业柴油调和。
|
|
|
|
1 |
许晓秋,李景庆,张爽男,田晓明;间歇加力试验法在聚合物分子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2 |
张磊;李文;张阿方;;聚合物分子刷的合成与应用[J];化学进展;2006年Z2期 |
3 |
韩杰;唐金星;刘峥君;;聚合物分子尺寸大小及其与岩石孔喉尺寸配伍关系的试验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4期 |
4 |
孙喆;宋海华;;双峰聚合物分子刷的层化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8期 |
5 |
姚灏;田威;白阳;范晓东;;聚合物分子刷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3年03期 |
6 |
童彬;徐玲;;聚合物分子运动对聚合物加工成型温度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5期 |
7 |
黄世强,朱申敏,程时远;聚合物分子模拟中的力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
8 |
李克友;乳液聚合中聚合物分子参数的控制[J];合成橡胶工业;1981年01期 |
9 |
傅强,杜荣昵,王贵恒;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2期 |
10 |
张俊虎,杨柏;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分子中的制备、修饰及其复合与组装[J];中国科学基金;2000年06期 |
11 |
朱怀江;罗健辉;隋新光;姚天明;杨凤华;代素娟;杨静波;;新型聚合物溶液的微观结构研究[J];石油学报;2006年06期 |
12 |
曹锑;几种聚合物分子间激基缔合作用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4年02期 |
13 |
尚尔和;;不干燥性含水透明凝胶[J];精细化工信息;1988年01期 |
14 |
索福喜;汪巩;;塑料加工润滑剂——脂肪酸双酰胺[J];上海化工;1988年05期 |
15 |
陈雨萍;漆宗能;;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1990年05期 |
16 |
任骏;李相国;曹斌;;表面引发活性聚合制备聚合物分子刷研究进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
17 |
詹才茂;;聚乙烯熔体在挤出过程中的增稠现象[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18 |
I.C.Lewis
,葛世培;多核芳烃化学聚合成中间相[J];新型碳材料;1988年01期 |
19 |
廖明义,李可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最新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2年03期 |
20 |
陈艳军;张钰英;;RAFT聚合技术在聚合物分子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