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HCCI(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燃烧系统研究
【摘要】:人类社会面临着两个严重问题:一个是环境污染问题,另一个是能源危机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内燃机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当前汽车发动机的研究进展作的回顾,认为汽油机上实现稀薄预混合气燃烧和柴油机上实现预混合燃烧是当前和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作者对一台N485分隔燃烧室柴油机进行了改造,在改造为直接喷射的基础上,开发、安装了QHCCI燃烧系统中的汽油喷射系统;提出了以油门开度信号作为汽油喷射量控制信号的控制方法;并且对柴油泵供油齿条位置传感器进行了标定。测控系统可同时进行汽油喷射控制、实时测量和处理,也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对汽油喷油器进行了静态流量和动态流量的测试。
本课题首次在以这台经过改造的四缸直接喷射柴油机为基础的试验机上进行了汽油-空气预混合气进气、压缩行程未期柴油引燃的QHCCI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作者对汽油喷射定时对于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如将喷油器安装在发动机进气歧管上,距离进气门有较大距离时,QHCCI燃烧发动机的性能受喷射定时的影响很小。作者还调节了喷射压力,试验发现,提高喷射压力可以提高汽油雾化的质量,适当提高燃油喷射压力,发动机排放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会有一定的改善。
试验发现,柴油喷射系统在小供油量时的稳定性对QHCCI发动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多缸机来说,各缸之间的供油均匀性则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减小油泵柱塞直径对稳定性有好处;仔细调校油泵对各缸均匀性至关重要。另外各缸喷油器的一致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QHCCI燃烧系统的空间点火方式,在作者试验的引燃油量条件下,在试验的预混合气浓度范围之内,QHCCI发动机没有明显的稀燃界限,但当预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大于3.0以后,在小引燃油量下,燃烧的效率恶化。由于进气不节流,低负荷时仍然采用QHCCI燃烧方式,会因预混合气过于稀薄而使发动机性能变坏。
QHCCI燃烧方式实现了同时减小发动机烟度和氮氧化合物排放的目的。十三工况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的微粒排放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的同时,HC/CO排放却有较大的上升。
本文首次将多工况多指标寻优应用于发动机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对发动机运行参数的调整起到了指导作用;十三工况试验时,在优化组合的前提下,不同的工况采用不同的提前角,就可以得到比采用单一提前角更为优越的性能。
首次建立了一个准维数学模型,巧妙地将柴油的扩散燃烧与预混合气的火焰传播燃烧结合起来,对QHCCI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一致。模拟解释了试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模拟也发现火焰很难传遍
|
|
|
|
1 |
高海洋,张延峰,刘文胜,王海,息树和;准均质充气压缩点燃(QHCCI)燃烧系统的模拟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1年05期 |
2 |
陈金昊;李向荣;魏福华;陈彦林;刘栋;常江;;柴油机侧卷流和ω燃烧系统性能试验与仿真[J];内燃机工程;2021年04期 |
3 |
向楠;;电厂低氮燃烧系统改造探讨[J];电站系统工程;2013年02期 |
4 |
陈士尧;魏熔;孙秀;王彩华;;双卷流燃烧系统在1150B柴油机上的应用[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3年04期 |
5 |
黎有为;陈启荣;董启铭;甘迪忠;;家用燃气灶鼓风燃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日用电器;2022年03期 |
6 |
高春梅;董李;陈力生;寮瑞东;马楠;徐鹏;张朝海;侯翠翠;;第七届世界军运会主火炬燃烧系统与点火创意创新与实践[J];创新世界周刊;2021年01期 |
7 |
丁健;;锅炉低氮燃烧系统改造锅炉运行调整初探[J];科技视界;2020年21期 |
8 |
徐学红;;预测控制新进展及其在电站燃烧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年08期 |
9 |
乔信起,陈石,宋永臣,高希彦,陈家骅,黄震;柴油机伞帘喷雾燃烧系统空气运动的数值模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0 |
魏熔,陈士尧,孙秀,张国栋,王彩华;1150DH单缸机采用双卷流燃烧系统的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坦克装甲车与发动机分册);1997年02期 |
11 |
张银法;燃烧系统的能量效益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2年03期 |
12 |
史绍熙
,赵奎翰
,许斯都
,付茂林;一种新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1981年04期 |
13 |
李向荣;赵伟华;苏立旺;杨伟;乔振扬;刘福水;;柴油机侧卷流燃烧系统的燃烧及排放性能[J];内燃机学报;2017年04期 |
14 |
李才耿;;锅炉等离子体点火燃烧系统的优化运行[J];广东电力;2013年11期 |
15 |
饶文涛,杜军,黄夏兰,叶国庆,许永贵;蓄热燃烧系统的开发[J];宝钢技术;2002年05期 |
16 |
段宏昌;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的几种燃烧系统[J];柴油机;1998年04期 |
17 |
程乡,严升岗;高定燃烧系统在我厂的使用实践[J];玻璃;1997年06期 |
18 |
曹阳,郭勇;车用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发展[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7年02期 |
19 |
黄昀;水冷下插式燃烧系统使用效果评析[J];玻璃;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