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需求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城市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如何对城市用水实施有效管理,实现城市水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把城市用水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和城市生产用水,分别进行了需求结构分析,包括水质需求和水量需求的分析两部分。通过对水质和水量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城市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各类用水的合理水质和水量需求。
运用经济学供求关系原理按照城市生活用水和城市生产用水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建立需求函数和需求弹性分析对影响水质和水量合理需求的各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影响城市水需求的主要因素为城市供水体制、水价格体系。
提出了水质需求管理策略——城市污水资源化和分质供水。探讨了污水资源化的意义、可行性、回用对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对分质供水的内涵、意义、可行性及不同的分质供水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的城市分质供水的新思路。
提出了水量需求管理策略——定额管理和水价格管理。分析了用水定额制定的意义及其制定原则,并分别对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定额的制定方法进行了探讨。探讨了合理水价格的形成机制,对合理水价格体系内容、价格构成、不同水质的水价格差价和比价关系、两部制水价的构成和季节水价等提出了新的思路。探讨了居民生活用水的阶梯式水价及阶梯水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294
|
|
|
|
1 |
季强;我国城市分质供水现状分析[J];城市公用事业;2003年04期 |
2 |
陈志斌;对城市分质供水的探讨[J];广西土木建筑;2001年01期 |
3 |
黄廷林,李梅,王晓昌;再生水资源价值理论与价值模型的建立[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12期 |
4 |
茹继平,李大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5期 |
5 |
傅平,张天柱;我国两部制水价对供水价格目标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02年04期 |
6 |
臧景红,杨印胜,刘俊良,储成林;生活计划用水定额及其指标体系[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1期 |
7 |
董辅祥,傅金祥,张文堂,孙力;工业生产用水定额制定方法——啤酒生产用水定额制定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2年02期 |
8 |
齐广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及水价结构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9 |
莫德清,韦平英;小区管道分质供水工程的可行性分析[J];广西水利水电;2002年03期 |
10 |
李华,库兰丹,阿不都拉·艾尼瓦尔;中国21世纪城市供水新概念——分质供水[J];干旱环境监测;2001年02期 |
|
|
|
|
|
1 |
汪家权,钱家忠,孙世群,李开红;脆弱环境平原绿色工程增源研究[J];安徽地质;2001年02期 |
2 |
李开红,刘咏,李如忠,钱家忠;城市缺水的环境效应及防治措施[J];安徽地质;2002年02期 |
3 |
张晓洁;关于城市节约用水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4 |
张晓洁,汪家权;城市工业节水效率评价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5 |
刘强;何伟才;宋伟;;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及其措施——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
6 |
陈雄,刘俊杰,吴寅,张震斌;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
7 |
焦士兴;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水资源市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8 |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
9 |
李建新;中水回用工业循环水的研究与应用[J];宝钢技术;2004年01期 |
10 |
张杰;曹相生;孟雪征;;水环境恢复原理及我国的工程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
|
|
|
|
1 |
贺丽媛;夏军;张利平;;水资源需求预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1期 |
2 |
单金林,戴雄奇,李江涛;利用BP网络建立预测城市用水量模型[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8期 |
3 |
刘俊良,臧景红,何延青;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于城市需水量预测[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6期 |
4 |
王英;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水价对城市用水需求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
5 |
何文杰,王季震,赵洪宾,韩宏大;天津市城市用水量模拟方法的研究[J];给水排水;2001年10期 |
6 |
宋永芳,郭彦波,石志增,陈静;石家庄城市供水与气象条件[J];气象;2000年05期 |
7 |
冯利华,黄中伟,马跃纲;金华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
8 |
姜文来;中国21世纪水资源安全对策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
9 |
蒋红妍,戴经梁;道路路况评价的物元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0 |
叶文宇,白丹,王基刚,高彬;西安城市生活需水量预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
|
|
|
|
1 |
姜文来,王华东;我国水资源价值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1期 |
2 |
姜文来,于连生,刘仁合,韩国刚,王华东;水资源价格上限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3年02期 |
3 |
宋序彤;中国城市供水排水发展特征及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0年01期 |
4 |
李云,李冬;我国“管道分质供水”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01期 |
5 |
汤鸿霄;水质转化的现代科学与技术——兼谈环境水化学实验室的科研方向[J];环境化学;1993年05期 |
6 |
籍国东,姜兆春,赵丽辉,丁蕴铮,袁星;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5期 |
7 |
陈向明!150040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83号,王虹!150040哈尔滨市动力区和平路83号;优质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1年08期 |
8 |
张智,梁健,曾晓岚,董琦;重庆主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状况研究[J];给水排水;2002年10期 |
9 |
李田,刘遂庆;分质供水解决城市饮用水水质问题的局限与作用探讨[J];给水排水;1999年02期 |
10 |
曾维华,杨志峰,蒋勇;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刍议[J];水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