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类人足球机器人的研究
【摘要】:类人机器人为机器人研究的最高境界,它是智能机器人理论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能够带动许多相关学科和技术的交叉发展和进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双足机器人研究已从模仿人类腿部行走进展到全方位类人研究阶段,相继诞生了“P1”、“ASIMO”等机器人明星。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和FIRA(国际机足联)还组织了类人足球机器人比赛。国内开展双足机器人研究工作较晚,类人足球机器人的研究工作更是刚刚开始。因此类人足球机器人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进行类人足球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工作,它是研究类人足球机器人的基础。研究内容包括:
1、综合分析国内外足球机器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本论文研究方向和内容。
2、对所要研究的类人足球机器人进行机构分析,确定其自由度数、自由度分配方案及关节形式等。
3、分析类人足球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建立起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
4、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步态规划方法,并给出了仿真结果。结合机器人的逆运动学规划,推导了各个关节的角度-时间函数。
5、给出了步行的一些概念和步态、姿态控制的方法,并推导了常用的ZMP(零力矩点)的计算公式,针对类人足球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精确的ZMP实时测量方法。
|
|
|
|
1 |
赵华洋;王耘涛;刘丽娜;张丹;乌兰;;危险工程环境中六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动作协调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 |
马宏绪,张彭,张良起;两足步行机器人研究[J];高技术通讯;1995年09期 |
3 |
刘方湖,李满华,马培荪;管道形轮腿式月球探测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
4 |
王仲民,蔡霞,崔世钢;一种四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5 |
杨建国,潘志宏,薛秉源;数控机床几何和热误差综合的运动学建模[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8年05期 |
6 |
仝志永;;三自由度转动平台的运动学建模[J];机械管理开发;2009年03期 |
7 |
张春斌;;离线编程系统研究[J];网络与信息;2009年08期 |
8 |
石宗英,徐文立,冯元琨,方海军;仿人型机器人动态步行控制方法[J];机器人;2001年06期 |
9 |
王婷婷;刘国栋;;类人足球机器人彩色目标识别与头部视觉跟踪[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0 |
程南瑞;刘国栋;;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类人足球机器人的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1 |
王永贞,沈坚,谈士力;球形壁面爬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J];机电一体化;2001年05期 |
12 |
谭冠政,尉忠信,朱剑英;空间型两足步行机器人的运动学建模研究[J];航空学报;1992年12期 |
13 |
董虹;机器人仿真与监控系统的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4年12期 |
14 |
李艳;高峰;黄玉美;林义忠;林廷圻;;基于坐标变换的具有可操舵轮的移动机器人运动学建模[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5 |
郁建中;刘钰;叶崧;;非完整性约束移动机器人的鲁棒控制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6 |
其木格;李强;;基于UG的虚拟机床运动学建模与仿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5期 |
17 |
耿丽清;崔世钢;廉正光;董锦旗;;医用服务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学建模及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8年04期 |
18 |
刘成军;李祖枢;薛方正;;仿人机器人动态步行控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33期 |
19 |
刘成军;李祖枢;厚之成;;双足机器人动态步行实时步态生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年24期 |
20 |
冯萍,程君实,陈佳品;“JTUWM-Ⅲ”型四足步行机器人足底测力系统的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199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