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尾迹周期性流动结构对湍流边界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绕流尾迹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是在航空工程及叶轮机械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为了考察尾迹对边界层内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影响,在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充分发展区域沿展向放置一根圆柱,用IFA300热线风速仪和单丝热线探针精细测量了圆柱下游不同位置处的流向速度信号,对用内尺度无量纲化的平均流场进行了检验。对测量到的壁湍流速度信号进行子波变换和条件平均的分析,计算了尾迹/湍流边界层作用后的分尺度能量分布及相干结构的平均波形,对比研究了不同直径的圆柱,在距壁面高度不同的情况下,对下游不同位置处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影响。
实验发现,圆柱距壁面越近,对壁面区域的影响越大,使能量最大尺度及其之前的尺度的能量大幅增加。对于较高些的位置如y+=300处,则是离之较近的圆柱产生更强的作用。而位于一倍边界层厚度附近的圆柱对近壁区域则几乎没有影响。圆柱尾迹对下游的影响在法向具有不对称性,圆柱上侧的尾迹结构能够更多地增加相干结构的能量。而对某一固定测点而言,其受上方圆柱的影响要大于受下方圆柱的影响。尾迹对边界层近壁区域的能量分布与相干结构条件平均波形的影响沿着流向逐渐减小,但至下游40倍圆柱直径处仍然对能量有明显的增大作用,其具体的影响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圆柱尾迹与边界层相互作用,改变了近壁区域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平均演化过程,也即速度的变化过程。通常使波形中正的峰值明显增大,中间压缩段加剧,整个波形也不再具有很好的反对称形状。
|
|
|
|
1 |
周恒;平板湍流边界层底层的不稳定波[J];力学学报;1988年06期 |
2 |
周恒,陆利蓬;压力梯度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影响[J];中国科学A辑;1997年02期 |
3 |
姜楠;李悦雷;;圆柱绕流尾迹对壁湍流相干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7年03期 |
4 |
么胜洪,舒玮;有序波状扰动对壁湍流相干结构的作用[J];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
5 |
周恒,陆昌根,罗纪生;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单个相干结构的模拟[J];中国科学A辑;1999年04期 |
6 |
么胜洪,舒玮;壁湍流外层周期扰动对内层脉动特性的影响[J];中国科学A辑;1991年01期 |
7 |
刘建华,姜楠,王振东,舒玮;用局部平均速度结构函数检测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4期 |
8 |
陆昌根;戚琴娟;;壁面局部扰动激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一种理论模式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
9 |
蒋小勤;杨立;董宇飞;;棱纹面与洛仑兹力对湍流边界层特性影响的比较[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0 |
陆利蓬,李兆瑞;压力梯度作用下相干结构的演化[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1期 |
11 |
陆昌根;湍流边界层近壁区域相干结构的数值研究[J];弹道学报;2000年01期 |
12 |
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底层相干结构的一个理论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3年11期 |
13 |
姜楠 ,夏振炎;壁湍流相干结构的教学实验(七)──用象限法检测壁湍流相干结构[J];力学与实践;2000年02期 |
14 |
陆利蓬,罗纪生;湍流边界层外区相干结构的三维波模型[J];力学学报;2000年06期 |
15 |
陆昌根;近壁湍流相干结构传播速度的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6 |
姜楠,舒玮;壁湍流相干结构的辨识[J];实验力学;1996年04期 |
17 |
周恒,马峥,张哲;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的传热问题[J];中国科学A辑;1998年06期 |
18 |
姜楠;壁湍流相干结构的教学实验(四)──用自相关法检测壁湍流相干结构的平均猝发周期[J];力学与实践;1999年04期 |
19 |
周恒;;在我国发展湍流研究的设想[J];中国科学基金;1989年01期 |
20 |
姜楠,王立坤,李士心,舒玮;用自相关法确定壁湍流相干结构条件采样的门限值[J];实验力学;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