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提取黄芩有效成分研究
【摘要】:
黄芩是我国传统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目前黄芩主要通过煎煮法、回流法等提取,但这些方法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的问题,因此探寻有效的提取方法对提高黄芩药材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建立了有效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乙腈:水:乙酸(18:25:57:0.2),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可以对黄芩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测定了4种纤维素酶和3种果胶酶的水解活性,并确定了最适工作条件。然后以黄芩生药材和炮制药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浸提倍数、加酶量、pH、温度、时间进行考察,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纤维素酶酶解黄芩生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倍数20,加酶量25 U/g药材,pH 5.0,温度50℃,时间7 h。果胶酶酶解黄芩生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倍数15,加酶量15 U/g药材,pH 4.6,温度50℃,时间7 h。纤维素酶酶解黄芩炮制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倍数30,加酶量15 U/g药材,pH 4.8,温度50℃,时间7 h。果胶酶酶解黄芩炮制药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浸提倍数20,加酶量5 U/g药材,pH 4.2,温度为50℃,时间6 h。
在此基础上对纤维素酶提取、果胶酶提取、水煎提取、超声提取、乙醇回流提取等进行比较。与水煎提取相比,纤维素酶提取黄芩生药材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得率降低了97.0%和84.0%,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提高了近6倍和4倍;果胶酶提取黄芩生药材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得率降低了96.8%和80.3%,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提高了5倍和3倍多。纤维素酶提取黄芩炮制药材使黄芩苷、汉黄芩苷得率提高了16.3%、23.6%,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提高了86.7%、90.9%;果胶酶提取黄芩炮制药材使黄芩苷、汉黄芩苷得率提高了11.7%、11.8%,黄芩素、汉黄芩素得率提高了77.3%、81.8%。
|
|
|
|
1 |
于敬;周晶;;生物酶解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年05期 |
2 |
刘富梁;金卫根;梁华正;刘成佐;;酶法在中药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7期 |
3 |
孙萍;马彦梅;廉宜君;刘红;李炳奇;;正交试验优化沙枣果肉中黄酮的酶辅助提取研究[J];中草药;2009年S1期 |
4 |
刘晓河;张海燕;梁惠花;;酶法提取杜仲多糖的工艺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
5 |
朱婉华;宋东;;蜗牛酶的研制及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3年02期 |
6 |
于淑娟,高大维,闵亚光;超声波作用下纤维素酶水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
7 |
王宏志;喻春皓;高钧;赵广荣;;酶法提取黄芩中黄芩素、汉黄芩素[J];中药材;2007年07期 |
8 |
王建荣,张曼夫,黄涛;绿色木霉纤维素酶CBHⅡ基因的结构研究[J];遗传学报;1995年01期 |
9 |
楚杰,李树品,李梅,李大海,蒋千里;纤维素酶高活性菌株的选育及酶最适作用条件的研究[J];山东科学;1998年02期 |
10 |
郑立颖,魏彦明,陈龙;纤维素酶在黄芪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1 |
姜彬慧,赵余庆;纤维素酶提高苦瓜降血糖有效物质含量的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年10期 |
12 |
佟爱东,黎宇君;达吉胶囊中纤维素酶的活力测定[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年05期 |
13 |
;纤维素酶及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J];药物生物技术;1997年02期 |
14 |
段明星,朱涛,徐文联,郑佐兴;灵芝纤维素酶的纯化和性质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
15 |
陈江燕,邬国铭;纤维素酶对壳聚糖降解作用的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6 |
陈小坚;;纤维素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进展[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
17 |
钟世安;乔蓉;李维;袁周率;邓潇君;;采用酶法提取荷叶中的荷叶碱[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18 |
王新胜;吴艳芳;黄年华;;纤维素酶用于山茱萸提取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4期 |
19 |
奚奇辉,李士敏;纤维素酶在竹叶总黄酮提取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4年02期 |
20 |
魏静娜;林强;朱宏吉;;玉米须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