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离碳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碳膜分离技术作为分离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气体分离上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分子筛碳膜的气体分离能力远大于聚合物膜,在耐高温、耐有机溶剂及蒸汽、耐酸碱等性能上均优于聚合物膜,因此与之相关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以聚酰亚胺为原料,在600℃下利用高温裂解方法制备碳膜。通过对一系列小分子气体(如:H2,CH4,CO2,N2)的渗透率测试,并计算碳膜对各气体的理想分离系数。同时考察了碳膜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例如,碳化升温速率、高分子膜制备方法对碳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等。
本文所用的碳膜制备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种:
第一,以铝溶胶修饰过的多孔陶瓷管为支撑体,以聚酰亚胺的吡咯烷酮溶胶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的方法制备碳膜。经研究发现,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碳膜在分离过程中,气体的传质主要以努森扩散机理进行。
第二,通过高温碳化高聚物和镍催化CH4裂解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气体分离碳膜。通过碳膜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H2/N2与H2/CH4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为24和48,大于努森扩散下的理论分离系数,因此说明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碳膜在分离过程中是按分子筛分的机理进行气体分离。与此同时,通过加镍催化裂解的碳膜制备法只需经过一次碳化就可以获得分离性能良好的碳膜,因此可以缩短制膜时间,既而大幅降低制膜成本。
此外,本文对实验所用的前驱体和制得的碳膜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其中包括: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
|
|
|
|
1 |
杨广,胡君遂,堵永国,张家春;碳膜的制备及其在纳米颗粒观察中的应用[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998年01期 |
2 |
张树高,Donald M.Schleich;喷雾热蒸发碳膜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英文)[J];电化学;2000年01期 |
3 |
J.W.阿密克斯
,李汉忠;渗透率测定的影响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1966年03期 |
4 |
Ю.И.Дырперский;Р.Г.Кочаров;朱生保;;利用动力薄膜净化污水[J];浙江化工;1976年Z1期 |
5 |
H.Tilimanns;冀泉;;浸渍用沥青的组份对碳素体浸渍率的影响[J];炭素技术;1983年06期 |
6 |
大塜一雄
,吴永满;煤层瓦斯渗透性研究——关于粉煤压缩成型的渗透率[J];煤矿安全;1984年04期 |
7 |
郭云尧,孙士孝;地层水含盐量对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5期 |
8 |
张立功
,杨述义;复合防氚材料阻氚性能的测定[J];辐射防护;1989年03期 |
9 |
何泉江;;TRI多层织物渗透率检测仪[J];纺织器材;1989年03期 |
10 |
金问龙;跃迁;;用阳离子型高聚物防止浸出中渗透率下降[J];采矿技术;1990年20期 |
11 |
洪承燮;梁春秀;尚凤琴;马立文;季华生;;黑油模型在裂缝型砂岩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1年03期 |
12 |
王正付,王静,姚志云;用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地层渗透率[J];石油天然气学报;1993年04期 |
13 |
梁开芳;解通成;安炳生;赵福麟;孙铭勤;;示踪剂在胜坨油田封堵大孔道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年01期 |
14 |
朱岳麟;;活性硝酸粉末——能有效地提高油层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J];石油矿场机械;1993年05期 |
15 |
张广洋,谭学术,鲜学福,杜云贵;煤层瓦斯运移的数学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6 |
张建英,杨普华;HPAM的分子量对岩心渗透率适应性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4期 |
17 |
T.Yamamoto
,王咸彬;用多频井间声波层析成像法实现含水灰岩渗透率结构成像[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5年04期 |
18 |
Mahmood Akbar;黄子齐;;经典的解释问题:评价碳酸盐[J];国外测井技术;1995年06期 |
19 |
金晶;金鹏林;李小军;胡广军;;岩石应力松弛法采油简介[J];新疆石油科技;1995年03期 |
20 |
张占松,王冠贵,陈佩珍,何宗斌;考虑地质约束的储层非均质渗透率预测方法[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