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生波流及泥沙运动三维数值模拟
【摘要】:
近几年来浅水湖泊的水质污染形势日趋严峻。浅水湖泊的污染物质中,内源释放量占据了很大比例,故内源释放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内源释放是由底部沉积物的再悬浮引起的,在研究湖泊内源释放之前,首先应了解湖泊中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状况,才能准确地计算出在风生波流扰动下的内源释放总量。
本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湖泊水动力数值模拟及沉积物分布情况的相关文献,利用三维MOHID风生流模型对太湖风生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之上,引入SWAN风浪模块,通过三维MOHID泥沙模型,模拟了风生流及波—流共同作用下,梅梁湾东部沿岸的底部泥沙运动情况。三维模型平面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垂向应用σ坐标变换,保证了浅水区域的良好分辨率。
太湖风生环流的模拟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三维泥沙模型反映了梅梁湾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为今后内污染源释放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
|
|
|
|
1 |
李文朝;太湖湖体综合治理对策的探讨[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
2 |
徐刚;流水漫笔[J];中国青年科技;1996年Z4期 |
3 |
陈月秋;太湖成因的新认识[J];地理学报;1986年01期 |
4 |
戴全裕,蒋兴昌,汪耀斌,黄卫良,成新;太湖入湖河道污染物控制生态工程模拟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
5 |
王建,江水进,刘金陵;太湖16000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变[J];古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
6 |
王金权,刘金陵;太湖全新世沉积物有机联同位素的分布及其古气侯意义[J];古生物学报;1996年02期 |
7 |
王同生;略论太湖流域水旱灾害的变化趋势[J];科技导报;1998年10期 |
8 |
王同生;’99洪水和对进一步治理太湖的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1年01期 |
9 |
沈国忠;太湖水资源现状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1998年03期 |
10 |
罗潋葱,秦伯强;基于三维浅水模式的太湖水动力数值试验-盛行风作用下的太湖流场特征[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6期 |
11 |
胡维平,濮培民,秦伯强;太湖水动力学三维数值试验研究──2.典型风场风生流的数值计算[J];湖泊科学;1998年04期 |
12 |
罗潋葱,秦伯强,胡维平,张发兵;不同水动力扰动下太湖沉积物的悬浮特征[J];湖泊科学;2004年03期 |
13 |
王辉;;太湖西苕溪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
14 |
李海负;;太湖龙宫林屋洞[J];大自然;1991年03期 |
15 |
王玉芬;蒋全文;;太湖大银鱼生长特性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2年01期 |
16 |
施炜钢,严小梅,邴旭文;太湖秀丽白虾生物学与食性的研究[J];湖泊科学;1995年01期 |
17 |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太湖地质旅行路线确定[J];江苏地质;1995年01期 |
18 |
范成新;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J];湖泊科学;1996年04期 |
19 |
焦锋,秦伯强;太湖水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因子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2期 |
20 |
袁旭音,许乃政,陶于祥,郑祥民,刘德辉;太湖底泥的空间分布和富营养化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3年01期 |
|